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阳新龙港:从“小莫斯科”到边贸重镇

2019-05-05 13:04:21|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鄂东南边陲,鄂赣交界处,群峰雄踞,地势险要,阳新龙港镇位于群山环抱中。

  龙港是革命老区、红色苏区,曾是湘鄂赣边区21个县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东方“小莫斯科”。

  这里,曾为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提供兵源,30万优秀儿女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热血壮歌。

  如今,革命精神依旧在这里传承和发扬,一座美丽边城正在崛起!

  “红军街”

  春日暖阳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随游客来到一条长800米、宽5米的小街。史载,清末民初,这里有店铺300余家,有“小汉口”之称。

  这就是红军街,原名龙港老街。1929年秋至1930年夏,李灿、何长工、彭德怀率红五军各纵队先后进驻龙港,开辟鄂东南根据地。

  姑娘送恋人、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子、儿女送父亲走上革命道路,老百姓唱着歌谣夹道欢迎红军,争着要把鸡蛋和新做的布鞋塞到战士们手中……

  1931年,中共鄂东南特委迁到龙港,这里成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中心的中心。

  中共鄂东南道委旧址、鄂东南电台编讲所旧址、少共鄂东南道委旧址……一座座旧址无声地讲述着过去。老街宁静而庄严,踩着革命先烈曾走过的路,敬意油然而生。

  红色历史不能遗忘,红色文物更需保护。龙港镇人大专职副主席柯美胜说,这里有16处国家级红色文物保护单位、23家省级红色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天然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其中,不少革命旧址很长一段时间曾是民居,镇政府筹集资金,将9处革命旧址购买下来,修旧如旧。

  排水改造、强弱电入地、路面整修、房屋立面修复……龙港镇政府投入近1800万元,还原老街原貌。

  镇委书记孔祥鹏说,每年接待游客近10万,镇里已规划围绕红军街打造红色小镇,要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龙港巨变

  站在上泉村水鼓泵山上远眺,蓝天白云下,一座座山头绿意盎然。今年69岁的陈绪国感慨万千:“几年后,这将是笔巨大的财富。”

  上泉村曾牺牲了49名革命烈士,陈绪国的爷爷也在战斗中牺牲。村里有红五军、红八军留守处、后方医院等旧址,132位红军战士长眠于此。

  1975年,年仅25岁的陈绪国回村任支书。村子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村民生活清苦,上山砍柴卖是一大收入来源。“镇上的柴棍被村里包了,树快砍光了,山都荒了。”“再穷也不能砍树了,我们要发扬革命精神,开荒种树。”次年春,他和村民在红军烈士墓前栽下132棵水杉。在他的号召下,全村劳力扛着锄头上山。没钱买树苗,自己育苗;生产任务重,见缝插针抢时间,“大年初三就上山开荒。”

  山上茅草、石头遍地,开荒不易。种树难,存活更难。“树死了再栽,不信种不活。”

  今年63岁的陈绪富说,那时,每年都要挖断好几把锄头。4年下来,1500亩荒山种满杉树和松树。为此,阳新县召开万人大会,号召全县向他们学习。1990年,陈绪国再度回村任支书,再次造林3000亩。

  后来,陈绪国退休,但开荒植树很快有了“继任者”。2014年,在外经商的村民曾祥波回村承包16000亩荒山,5年时间,投资1000多万元,开荒8000亩,种树280万株。

  青山作证,今昔巨变。如今的上泉村,满山的水果、油茶和经济林木。柯美胜说,龙港镇20万亩荒山,明年可全部复绿。

  龙港这块红土地上,一个个特色产业不断崛起。全镇“一村一品”特色基地10多万亩,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品牌10多个,村民的口袋子鼓起来。截至目前,5家银行在龙港吸收的个人存款余额逾17亿元,创历史新高。

  “已规划四个田园综合体和生态休闲旅游项目,还有全省第二大水库富水水库,红绿蓝结合发展旅游,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孔祥鹏说。

  荒山变绿了,村民脱贫了,陈绪国说:“真想大声告诉先烈们,龙港越来越美丽了!”

  电商“卖全国”

  龙港与通山县、江西武宁县、瑞昌市接壤,与11个乡镇毗邻,是鄂东南边贸重镇。

  106国道横穿,在镇中心形成长3公里的龙港街,两侧店铺林立,是龙港的商贸中心。

  龙港人有赶早集的习惯。上午7时许,路上车水马龙,人流不断。“货车多,以前经常堵。”柯美胜说,近几年多次整治,情况大为好转。但还不够!为彻底改善交通,2016年,龙港投资6500万元建绕城公路,2019年10月将通车。同时,还投资3000万元修建公路直达高速公路入口。孔祥鹏说:“通车后,过往车辆改道,龙港街将变成旅游街、商贸街、步行街。”

  沿着龙港街,记者来到鄂赣龙港边贸市场。市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占地1.4万平方米,是鄂赣16个乡镇的商品集散地。

  金霞毛线海绵编织店在边贸市场入口处,店主肖金霞在此开店9年。她说,受电商冲击,门店生意大不如前,现在正向电商转型,自家货物有三成通过电商销售。

  边贸市场日渐萧条,入驻商家从过去200多家减少到50多家。为应对变局,2017年,龙港引进鄂赣电商物流园、日晟道家电商平台项目,线上线下并行,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于2018年9月正式开业运营。

  总经理马良说,货物由厂家直供,比市场价低二到三成,一村一家实体店;大广、杭瑞高速经过龙港,村道已全部硬化,100公里范围内,顾客上午下单下午收货。

  物流园的建立吸引一大批商家入驻。鼎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在龙港街经营灯具7年,原先店面仅40余平方米。负责人柯桥红说,在这儿开店,成本更低,销售范围更广,物流更快,正准备把店面扩大到400平方米。

  在黄桥村,村民严秋萍开了家实体店卖日用百货。“村民买东西不用出村。”她告诉记者,店面设计、装修、货物配送都由物流园负责;大件商品在店里的电脑上看样品,下单后直接送货上门。

  目前,物流园已在周边乡镇布点80多个,销售额1000余万元,近半销到龙港以外。“2019年6月,实体店要达到200家,其中通山、江西武宁、瑞昌的实体店要达到80多家。”马良正在筹备建设冷库,收购村民的土特产后,用物流平台卖到全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志刚 通讯员 蔡克智 赵波 尹合树)

  【蹲点手记】

  撸起袖子再出发

  □赵志刚

  有人说,龙港人一直在奋斗。蹲点调研几日,对此感受深刻。眼前这座正在崛起的美丽边城,不正是一部壮美的奋斗史吗?

  新的时代,新的机遇,新的使命,龙港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满怀豪情再出发。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发展现代商贸物流,重塑边贸重镇……创业正当时,龙港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记者的感佩油然而生:革命老区的创业激情与奋斗精神,正在这里散叶、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