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当阳军休所老干部吕和:21秒驾机穿越“蘑菇云”

2019-03-25 14:12:31|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当阳军休所老干部吕和:21秒驾机穿越“蘑菇云”

图为:吕和在家中讲述他的飞行故事。

  【编者按】

  走过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走过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在这激情奋发的新时代,我们迎来新中国七十华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讲述中华儿女拼搏一线建设祖国的故事,凝聚爱国奋斗的伟大精神力量。今起,湖北日报推出《爱国情奋斗者》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春天来了,当阳军休所的小院里,86岁的老人吕和忙着清理花架。

  粉的是杜鹃,黄的是迎春,摇曳生姿的是绿萝……

  一张发黄的老照片从花架上方的相框里滑落下来,那是一个身着飞行服的英俊少年,胸前挂着两枚勋章。

  老人捡起照片,细细擦拭。半个多世纪前的硝烟,一幕幕展开。

  乞讨少年进军营抗美援朝立“小功”

  上世纪30年代,东三省笼罩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下。

  吉林省永吉县的一个小村里,吕和幼年丧母,父亲又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小吕和只得跟着姐姐沿街乞讨。“不知要磕多少头,才能讨到一碗饭。”在苦水中浸泡长到16岁,吕和终于迎来新中国成立的曙光。

  1948年,吉林解放后,吕和开始在桦皮厂镇工作。两年后,跟随“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令,吕和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战场,成了一名通信兵。

  飞机在头上轰鸣,炮弹在不远处炸响,死亡威胁无处不在。青年的吕和血气方刚,胆大心细,每次都能又好又快完成任务。

  有一次,美军飞机正在轰炸,一封急件急需送往师部,战马受惊了,怎么拉都不走。吕和揣上信,徒步飞奔。经过一片高粱地时,一根高粱茬刺进他的小腿,顿时鲜血直流,吕和拔出高粱茬,抓起一把土,摁住伤口,简单包扎后,继续前进。“上战场,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我的身家性命都是党给的,随时可以献给党!”3月21日,面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追忆往事,吕和依然铁骨铮铮,“没有共产党,哪有我们这些劳苦大众的今天。”

  因为表现突出,吕和在朝鲜战场荣立四等功。吕和档案中,这被记载为“小功”。“我们村18人参军,大多数在敌军飞机轰炸中牺牲,回来的只有3人。”吕和说,“那时就想,我们有自己的战斗机多好呀!”

  没想到,这一梦想很快成真。

  1952年春节,吕和和战友们从板门店乘坐汽车,回到丹东,一回来就是体检。随后,吕和得到通知,被选为飞行员,到空军第一航校学习。“我什么都不懂,怎么当飞行员呢!”在欢喜和忐忑中,吕和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白天学飞行、晚上补文化,凭着一股勤奋劲头,吕和把《飞行原理》教材背得滚瓜烂熟。毕业时,60名学员中,仅有吕和荣立三等功。

  1956年底,吕和被分配到空军航空兵十三师三十八团,开始了翱翔蓝天的飞行生涯。

  受命参与核试验驾机穿越“蘑菇云”

  驾驶运输机,参与西藏平叛、中印自卫反击战,赴越南、阿尔及利亚培训飞行员……

  在重大事件的历练中,吕和的飞行技术越来越娴熟,历任飞行一大队中队长、大队长。

  1964年下半年的一天,师领导来到一大队,向吕和等5名机组人员传达了一项绝密任务:“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必要时带进棺材!”“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以大无畏的精神承担一切风险!”

  当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地爆”试验已经成功,震惊世界。次年,将要进行第二颗原子弹“空爆”试验,吕和的任务就是穿越“蘑菇云”取样,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素材。“这是一项多么光荣的使命!”吕和内心充满自豪。离家时,他抱了抱5岁的儿子和2岁的女儿,叮嘱妻子:“一年之内不要给我写信。”

  到了新疆,面对茫茫戈壁滩,吕和才体会到任务的艰巨。

  吕和驾驶的是伊尔-14型飞机,飞机的升限高度6500米,任务要求飞行到7000米以上,机翼上还要挂上两个直径1.5米的取样设备。达到这些要求,必须对飞机减负,拆掉一切不需要的设备。训练时,机组人员甚至连袜子也脱了。

  日日夜夜演练琢磨,上百次试飞训练,吕和终于将飞机升到8300米高空。

  1965年5月14日,原子弹“空爆”的日子到了。

  吕和机组人员穿上4层防护服,从距离“空爆”中心约60公里的临时机场起飞,爬升到8000米高空,等待那惊天动地的一刻。

  突然,一声巨响,排山倒海的烟云翻滚起来。3秒之内,吕和驾机准时抵达,直插蘑菇云顶端。强劲的气流,让飞机剧烈颠簸,舱内一片昏暗,一种难以名状的气味充斥其间,吕和头晕目眩,但他握紧驾驶杆,咬紧牙关保持机身稳定。7秒钟后,穿出“蘑菇云”。

  折返,再穿入。吕和胸前挂着的辐射超量测试灯“滴滴”闪着红光。“顾不了那么多了,一定要稳住!”凭着惊人的毅力,吕和驾驶飞机在“蘑菇云”穿行3次,胜利完成取样任务。

  回到地面,不知情的群众听闻吕和机组穿越了“蘑菇云”,因为惧怕辐射,吓得躲得老远。“其实,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吕和笑着告诉记者,“机组的5名同志,现在都健在,我们还经常联系。”

  泪洒唐山大地震安全飞行3000小时

  作为空军优秀飞行员,吕和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重大救援。

  1976年7月的一个深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把吕和从睡梦中惊醒。“唐山发生地震了,赶紧救人去!”吕和拿起衣服,冲出家门。

  到了现场,吕和才体会到地震的残酷,大地龟裂,满目断壁残垣,吕和的眼泪刷地一下掉下来了。

  等待救援的是幸存的一家七口,其中有2名小孩、3名老人,在地下已经压了40多个小时。吕和和战友小心翼翼地抬起他们,送上飞机。“谢谢你们,真是好人啊!”老人用微弱的声音在吕和耳边说。“是党派我们来的,一定要挺住呀!”吕和哽咽着,走进驾驶舱,以最快速度将7人送到天津医院。

  转运伤员、运送物资,吕和一分钟都没停歇。“整整3天3夜没合眼,飞机降落后,我坐在机舱下面,立马睡着了。”回忆当年的情景,吕和依然唏嘘不已。

  1984年,吕和从副团长位置上退休时,已经在国内安全飞行3000多小时。30年飞行生涯,他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那些年,我只跟家人在一起度过4个春节。”说起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人声音里满是骄傲,“能够经历那么多重大事件,这一生,值了!”

  刚退休的时候,有人劝吕和回老家开个证明,证明他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可以享受离休待遇,他坚决拒绝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一切,国家已经给了我很好的待遇,我没有其他任何要求!”

  退休多年,吕和的心一直在军营、在蓝天。他经常给年轻的飞行员写信,鼓励他们刻苦钻研、报效祖国;军休所组织“老战士进校园”活动,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

  最爱的服装是军装,最爱的歌曲是军歌。没事的时候,他还会哼几嗓子,“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爱国爱人民,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嘿嘿枪杆握得紧……”(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娜 通讯员李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