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必应 无事不扰——襄阳优化营商环境
图为:公安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为缅甸籍女孩办理落户手续。(视界网 张伟 摄)
襄阳正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脚步。
为优化营商环境,该市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提出要热忱为企业和群众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目前,该市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一张网”已全面建成运行,196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工业项目“先建后验”等全面推广。
2019年1月至9月,襄阳网上受理企业登记申请14859件,新发展企业类市场主体11844户,同比增长4.31%,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49.67万户。
容缺受理 立等拿证
10月11日,市民黄雪萍要办餐饮卫生许可证。她走进襄阳市行政审批局咨询后发现,还缺一份重要文件: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报告。
前年,她受人之托办餐饮卫生许可证。为拿到卫生检测报告,先找公共检测机构,然后转而找第三方检测机构,多花了几百元,一共跑了七八趟,近半个月才拿到证。
但这次“画风”变了,工作人员告诉黄雪萍,现场就可办证,检测报告在办证后补充归档即可。半小时后,黄雪萍拿到许可证。
“对创业者而言,一天都不容耽搁。我们探索告知承诺制审批,通过‘容缺受理’为创业者节省时间。”该局行政审批四科科长孟德君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襄阳市行政审批局联合市卫计委,探索对卫生许可证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申请人备齐必要申请材料后,签订一份《承诺书》,签收一份《告知书》,就可现场拿到卫生许可证;疾控中心会及时跟进主动上门检测。
这一做法得到湖北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肯定,并于2018年6月对湖北省卫计委下发文件,要求在全省推广。
“容缺受理”的范围还在拓展。该市市场监管局也积极推进产品准入便利化改革,该市食品生产许可时限已压缩至10个工作日。
先建后验 加速企业落地
7月29日,顺博铝合金湖北有限公司在老河口市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奠基,这是老河口“先建后验”的首家工业企业。
顺博公司于6月18日将5个要件提交到审批局,申请开工。7月5日,公司获得施工许可。从申请到许可,只花了17天。“以往,项目申请后需经过受理、环评、安评、能评等45个环节,花费60多个工作日。如今实行先建后验,所有环节被大幅压缩。”老河口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襄阳市对工业园区中负面清单以外的工业生产性投资项目实行“先建后验”改革,项目单位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按照政府主管部门设定的准入条件、建设标准和相关要求,依法依规自主开展勘察、设计、节能评估等事项,并向政府有关部门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和备案后,自主选择施工单位先行建设,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
据了解,“先建后验”整个办理流程11个环节共计30个工作日,比制度改革前(45个环节,办理时限111个工作日)减少34个环节,可节约81个工作日。目前襄阳“先建后验”改革的实施地域范围已由中心城区扩展至县市区。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审批部门同步办理相关审批事项,为项目业主节约大量时间。项目竣工后,按照事先承诺进行集中验收。截至目前,该市已对中心城区的15个项目进行联合评审。
扫下二维码 请你提意见
上个星期,襄城市民焦志俊为驾照的事感到很困扰。
焦志俊的外地驾照将于2019年12月到期,他想更新驾照。“到车管所排队很久,工作人员却告诉我得先将驾照转入本地。花了2个小时还没办好。”焦志俊很懊恼。
焦志俊选择通过手机扫码,进入襄阳市审批服务“好差评”平台,将意见反映上去。
一天后,焦志俊得到电话回复。“原来是工作人员没听懂我的外地口音,将驾照异地转入和到期更换两个业务搞混了。交警部门向我致歉,保证将完善优化相关流程,妥善帮我办好手续。”焦志俊满意地说。
襄阳市行政审批局大数据技术保障科负责人马超介绍,过去,群众评价行政审批只能通过意见簿、意见箱等方式,效率低,且沟通不畅。2019年9月,该局推出的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体系上线。办事群众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好差评”二维码,就能点评,反映办事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当前,该体系已收到企业和群众扫码评价482条,其中满意的424条,不满意的58条。
襄阳12345政府热线同步建立“好差评”督办专线,及时反馈。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承诺,能及时落实,就当场解决落实;需要调查,会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比较复杂的问题,会在15个工作日内全部解决。
目前,“好差评”评价体系已遍及襄阳所有政务服务大厅以及县市区、乡镇办政务服务窗口。(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屿 通讯员 谢平安 黄兴艳 李楠)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