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中外记者赴“知音之约”探秘文脉汉阳

2019-10-21 09:56:53|来源:长江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李玥

  20日,百余名中外媒体记者会聚武汉汉阳,赴一场“知音之约”,感受武汉人文魅力:听古琴台的音韵缭绕,感受千古知音文化,看中国近代工业“汉阳造”如何在武汉发轫,在江欣苑社区采访非遗文化传承、体验居民幸福生活……一天之内“穿越”千年,众多媒体记者直呼“武汉底蕴厚重,历史、地理非同一般”。

  千古知音文化连通天下

中外记者赴“知音之约”探秘文脉汉阳

卢旺达摄影记者Gabby Munyengabe起身用手机全程摄录武汉古琴研究会刘文昭演奏古琴曲《流水》 长江日报记者肖娟 摄

  “109个国家的近万名现役军人运动员相聚武汉,一定能够找到知音。止戈为武,和平就是军人的最高荣誉。”在古琴台,解放军报资深记者孙晓青手持专业照相机,频频按下快门。他说,高山流水、知音传说此前多有耳闻,但亲临古琴台,才知千古传说源自武汉,方觉武汉人热情好客、广结天下知音是有历史渊源的。

  琴台碑、沧浪亭、知音亭、伯牙子期石雕……漫步“天下知音第一台”古琴台,2000多年前的知音传说犹在眼前。当古琴曲《流水》的优美旋律从武汉古琴研究会刘文昭的指尖流出,来自卢旺达的摄影记者Gabby Munyengabe不禁起身用手机全程摄录。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世界上结交朋友的方式很多,但通过音乐等艺术形式找到心灵相通的朋友,这是非常有创造力的文化。中国人的友谊非常特别,也非常感人。

  “来到汉阳,就是知音”。作为知音故里,汉阳区以知音情怀广纳天下英才,以知音之名热情迎接各路宾客。该区积极推进“知音文化”IP重塑赋能计划,利用多种传播形式,持续捂热知音文化土壤、赋能知音文化品牌,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武汉的“知音文化”,以知音为媒助推文化事业振兴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百年“汉阳造”焕发工业荣光

中外记者赴“知音之约”探秘文脉汉阳

中外媒体记者参观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凤凰网记者裴江祥 摄

  离开古琴台,中外媒体记者们抵达月湖桥畔的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近距离感受百年“汉阳造”所代表的中国近代工业荣光。进入展馆,现代化的科技展示手段和琳琅满目的展品,让媒体记者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汉阳造”的百年沧桑与传奇。“工业奠基,教育立世,在这里能触摸到武汉注定崛起的历史文化底蕴”。

  “没想到张之洞在武汉留下了这么多深刻印记。兴实业、练新军、修铁路、办教育,这座城市的交通、工业、教育竟然都深受当年影响”。凤凰网记者裴江祥曾在武汉体育学院求学4年,大学时对武汉的记忆大多留在学校周边,本次汉阳之行让他对武汉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武汉三镇面积之广,让武汉城市扩展的潜力极大。汉阳的发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中国网记者裴希婷是第一次来到武汉。她说,武汉江美、景美、路美,目之所及,城市的绿化、亮化和美好都十分别致用心,武汉人民也非常热情好客有礼。在博物馆里看过了“汉阳造”开创中国近代工业的艰难时代,再看如今建设现代的美丽城市,她祝福“武汉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强盛”。

  居民们的笑容亮出“幸福指数”

中外记者赴“知音之约”探秘文脉汉阳

中外媒体记者体验江欣苑居民采莲船民俗表演  新华社记者李方宇 摄

  最后一站,媒体记者们来到江欣苑社区高龙博古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传承园。这里的百工坊免费为高龙、汉绣、木雕船模、雕花剪纸、黄梅挑花等54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供展示厅和工作室。

  近两个小时里,大家在汉秀博物馆和一个个非遗文化工坊中流连,还观看了民俗文化表演采莲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龙表演。有的媒体记者还和居民一起,体验采莲船的喜庆热闹,扛了扛重达近50公斤的高龙龙头。

  “我在武汉坐出租车,听到司机谈起家乡,都是发自内心的自豪感。”解放军报资深记者孙晓青看着眼前江欣苑社区居民们的笑脸,感叹道,“军运会让全世界看到武汉的发展成就。身临其中,我发现,对一座城市最好的褒奖就是居民的幸福指数。”

  陕西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记者刘波也有同感。他是陕西安康人,汉江过境,奔流至武汉,“一衣带水,我对武汉一直非常关注”。他说,一场军运会,不仅让武汉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提升。“武汉每天不一样,武汉人也每天很幸福。这种氛围会激励城市更加乘势而上,获得更大的发展”。(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肖娟 通讯员刘晶晶 黄璜 曾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