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破立之间显担当——高质量发展的湖北答卷

2019-10-16 10:14:41|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10月14日10时9分,随着最后一炉火红的铁水冒着雾气缓缓流出,61岁的武钢1号高炉永久关停。这座老武钢人眼中的“功勋炉”,建成时国内规模最大、世界一流,累计生产生铁5400多万吨。

  近几年,武钢关停的炉子越来越多:炼铁厂2号高炉,二炼钢厂1号、2号、3号转炉,7号、8号焦炉。

  与此同时,武钢斥资数十亿元,实施炼钢、热轧等智能化改造,工人无需在炉火旁挥汗如雨,迈向绿色智慧钢铁新巨人的路线图日渐清晰。“破”“立”并举,共和国骄子武钢的历史性转型嬗变,成为湖北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典型样本之一。

  近年来,湖北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奋力作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考题。

  加减之间,新旧动能快转换

  深秋时节,极目远眺,长江烟波浩渺。

  两幅滨江图景,令人感叹——

  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内,方圆数百亩内,总投资100亿元的三宁化工60万吨乙二醇项目主体工程拔地而起,大件设备吊装工作渐入尾声。

  三宁化工董事长李万清表示,借沿江化工企业搬迁之机,三宁化工淘汰落后生产线,引进世界一流技术、一流设备,新的智能化花园工厂明年达产后可新增营收80亿元,比2018年增长近70%,并可带动区域相关工业增值180亿元。

  湖北省经信厅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省沿江化工企业已完成关改搬转160家,化工行业技改投资增速达29.5%,高于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幅11.5个百分点。

  镜头转向武汉。

  中国信科集团虹信公司生产线上,机械手自动焊接、组装,工作状态通过5G网络实时上传,云端平台统一管理,生产无需人为干预。

  这是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乘云而上”的智慧工厂,使得虹信的生产效率迅即提升30%以上。

  有破有立,汰旧立新。两幅图景,勾勒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健美跑姿。

  湖北,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占比超过80%,转型发展包袱重、困难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剑军 吴文娟)

  “结构调整等不得、熬不得,也等不来、熬不起。”湖北冷静应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精心做好加减法。

  精准施“减”,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减少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钢铁、煤炭去产能三年目标一年完成,为经济发展留出新空间。

  减税降费,连续4年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超3000亿元,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要素涌汇湖北。

  万企万亿技改,刷新工业颜值——

  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传统产业跃升“高精尖”。2017年起实施的“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累计完成技改投资8000多亿元,借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让汽车、食品、石化、纺织等传统支柱产业发“新芽”,一批5G智慧工厂、无人车间、智能生产线相继建成。

  “加”出成效,激活潜力。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的若干意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以及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接续,打造动力强劲的发展“双引擎”。

  新树发新枝,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

  电子信息、北斗导航、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等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2018年,武汉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产业集群营收突破5000亿元,其中光纤光缆占据全球25%的市场份额。该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三新”经济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超过27%,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0%。

  新兴产业,正以强劲增势为湖北高质量发展赋能。

  创新驱动,构筑未来竞争力

  9月2日,长江存储宣布量产64层3D NAND闪存,标志着长江存储成功走出一条高端芯片设计制造之路。

  一年前,中国首款商用“100G硅光收发芯片”在信科量产并投入商用。“现在,我们又实现了硅光芯片提速的突破,研制出世界领先的4x200G硅光调制芯片样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科集团总工程师余少华透露,中国信科在“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高速率”光通信系统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金秋十月,以战略新兴产业为核心的高新动能澎湃荆楚——

  武汉光谷东,一条长8公里、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的“黄金大道”,勾勒出“芯屏端网”产业新主轴。

  “黄金大道”沿线,分布着国家存储器基地、武汉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上9月刚点亮10.5代线的京东方,国内显示面板“三强”在会师武汉后全部投产。

  目前,湖北“芯屏端网”产业链企业近400家。今年前8个月,光电子器件、显示器等核心产品产量增速保持在40%左右。

  “黄金大道”,见证着湖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力度——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通过引领型产业的加速培育,构筑未来竞争力。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湖北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顶层设计擘画未来——

  2018年底,湖北省委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勾画出“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

  2019年3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全省十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规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中期蓝图,力争到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达万亿元以上。

  政策链催发创新“核裂变”——

  发挥科教大省优势,狠抓“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和创新平台建设,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十条”“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新九条”“激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十一条”,引爆科技成果转化“核裂变”。

  前行脚步急促又坚实——

  湖北省经信厅出炉“‘一芯两带三区’布局产业地图”,按“全产业链、全地域、全要素”精准、具象谋划全省产业地图,为17个市州错位竞争以及制造业集群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点燃创新引擎,“高精尖”亮点迭出。

  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齐聚武汉;斗鱼、安翰科技、卷皮网、小药药等独角兽不断涌现,小米、科大讯飞等互联网明星企业“第二总部”集结,助力武汉迈向中国互联网“第四极”。

  4名诺奖得主、58名中外院士为代表的大批高端人才聚集光谷。60家孵化器、103家众创空间,每年吸引20多万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日均新增科技型企业近百家。

  2018年,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6年上升5位、跃居全国第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6653亿元,占GDP近两成。

  绿色生长,逐梦“黄金经济带”

  曾几何时,87公里的鄂州长江岸线,非法码头林立,“僵尸船厂”盘踞;全省库容量最大的湖泊梁子湖围网密布,一批环湖工业企业肆意排污,水质不断恶化。

  关停非法码头、拆除“僵尸船厂”;退垸还湖、禁捕禁围禁采;探索横向生态价值补偿机制,对梁子湖区生态补偿2.5亿元……

  鄂州打出“组合拳”,短短三年,情势大变。

  如今,放眼鄂州长江江滩,林草繁茂,三江港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基地通江达海,亚洲第一大货运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光电子、新能源、电商物流等绿色产业方兴未艾,“空港新城、田园鄂州”的蓝图开始变为现实。

  构建长效机制,环保立法“长了牙齿”。《水污染防治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等地方条例,对破坏生态实施终身追责;明确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条高压线”,线线带电;全省4230条河流、755个湖泊,都有了河(湖)长。

  优良生态环境,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2年以来,全省单位GDP能耗持续保持下降态势,单位GDP二氧化碳等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2019年前9个月,湖北省纳入国家考核的114个水质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达96个,同比提升4.4%;214个城市黑臭水体,近九成已整治完成。

  绿色,正在成为湖北经济越来越鲜明的发展底色。湖北,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为主要抓手,取缔非法码头367座、腾退长江岸线143公里,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

  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绿色发展。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化工企业不是“一关了之”,而是搬迁入园、转型升级。在宜昌,“清零”长江岸线一公里内化工企业,倒逼该市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替代产业,经济质效显著提升。仅枝江市电子信息产业园,就聚集了华鑫光电等8家手机产业链上的光电子元器件企业,年产值逾10亿元。

  “清单化管理、项目化实施、精准化落地。”湖北省发改委主任程用文介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正在为湖北经济发展皴染更美绿色。规划的91项重大项目已开工94.5%,累计完成投资近6000亿元。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中金数谷武汉大数据中心、黄石天矶智谷产业基地,一个个骨干项目正在打开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雄关漫道,征程再启。今天的湖北正以奋斗者的姿态,砥砺前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