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湖北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019-09-26 13:52:40|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从不敢开窗到推门见绿

湖北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蓝天白云、推门见绿,是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施行最严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先后出台了《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打出一系列组合拳,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从不敢开窗到推门见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老百姓收获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

  治理水体污染

  “熏死河”再现水清岸绿

  9月18日晨,家住武汉市洪山区板桥社区的马克成来到附近的巡司河绿道晨练。

  河边,垂柳依依,空气宜人。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水鸟飞掠而过。

  今年76岁的马克成一辈子生活在巡司河边,见证了这条河的沧桑变化。

  巡司河全长16公里,流经江夏、洪山、武昌三区。上世纪50年代,巡司河清澈见底,沿岸居民在河边洗菜淘米。

  随着河边居住人口增多,加上不断冒出的工厂,大量污水直排进河,水质日益恶化。“70年代末,河水就不能饮用了,得打井取水。80年代,河里的鱼开始成片死亡,苍蝇蚊虫四处飞舞,大家都不敢开窗户。”马克成说。“熏死河”一度成了巡司河的代名词,群众投诉不断。

  2010年,武汉市政府巡司河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动工。但沉疴痼疾,治理绝非一日之功。

  十年磨一剑。2019年5月,二期治理工程初步完工,巡司河渐渐恢复了昔日的“美貌”。

  2017年,马克成一家搬进了宽敞的还建房。站在23楼自家阳台上向北望去,巡司河宛如一条碧玉带,灵动秀美。

  湖北省共有214条城市黑臭水体,经过前期治理,有173条初见成效。到2020年底以前,湖北将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

  垃圾污染治理

  24年垃圾山将变身生态公园

  “垃圾山你们见过吗?以前那儿就是一座垃圾山,占地500多亩,每天能倒1200多吨垃圾。”9月19日,67岁的赵国钢站在阳台上,手指着数百米外一大片正在复绿的土丘。

  赵国钢家住武汉市洪山区北洋桥鑫园小区,他指着的地方,正是毗邻的北洋桥中央生态公园施工地。

  这块地曾是一个湖汊,地势较低。1988年,青山区环卫所将其征用,次年建成垃圾场。

  赵国钢说,上世纪90年代起,每到天气转暖,数不清的生活垃圾裸露在外,恶臭无比。“天热时,一开窗吃饭,黑压压的苍蝇就飞进来,一会儿落到饭菜上,一会儿停在碗筷上。”

  环境问题成了附近居民的心病。为防止蚊虫传播疾病,环卫部门只能年年发放杀虫剂、消毒液等。直到2013年,北洋桥垃圾填埋场终于关停。

  2017年,北洋桥生态修复工程启动。目前,前期修复工程已实施完毕,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绿化。

  困扰居民20多年的垃圾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将是一座高标准城市生态公园。“环境越来越好,我们还建的房子也增值了。”赵国钢说。

  除北洋桥外,武汉岱家山与紫霞观两座垃圾填埋场也正在加快推进修复。三大垃圾填埋场变身生态公园,将为武汉新增90万平方米绿地。

  破解“化工围江”

  古老织布街重整新装

  宜昌市猇亭区织布街西侧,有一段长1.8公里的江滩,从新正街码头遗址延伸至古老背渡口。

  9月20日上午,65岁的高克新坐在木质凉亭里,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讲起织布街今昔,唏嘘不已。

  织布街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宜昌离长江岸线最近的一条自然古街,清末时因织布工艺先进而得名。

  上世纪80年代起,大量化工企业在附近扎堆,织布街的天空变了颜色。“空气能见度越来越低,一年也难见几回太阳,常年能闻到刺鼻的气味。”高克新说,患呼吸道疾病,每个月吃药都要花不少钱。

  化工围江,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整个长江的生态环境。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湖北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17年,宜昌制定《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两年内“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134家,将17.2公里长江岸线变成生态公园。“空气清新多了,我咳嗽次数都少了。”高克新说。

  生态环境改善,给织布街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正计划以织布街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依托地理优势,打造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猇亭区古老背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杨波介绍。

  记者看到,一台大型脚踏式仿古织布机伫立在街区入口处,以特色古建筑为基础的大型票证展览馆、投资数百万的民宿等项目正在装修施工,一个文化休闲旅游新“网红地”呼之欲出。

  2018年9月,湖北曾公示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清单,涉及479家化工企业,当年完成关改搬转101家,今年还将完成91家。到2020年底,将全部完成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

  专家点评

  从先污后治到生态优先

  □ 湖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俊飚

  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从过去的先污染、后治理到现在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和清新空气,日益成为人们寻常可以享受到的环境福利。

  这种福利,正是坚持了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通过治理水体污染,使污染河道变美景;通过垃圾填埋整治,变恶臭之地为生态公园;通过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使化工围江困局得以破解,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格局得以实现。

  一系列环境治理措施和强有力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还给我们绿水青山,也带来了文明健康,惠及更多普通百姓;既改善了人们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了优美的休闲场所,又大大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见习记者 曾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