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神农架国家公园“补妆”添新彩

2019-07-30 12:32:45|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投入6000万元,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1万平方米  神农架国家公园“补妆”添新彩

神农架国家公园“补妆”添新彩

    图为:生态移民搬迁后的大九湖芳草连天。(视界网 王永萍 摄)

  盛夏,飞越神农架国家公园上空,俯视华中屋脊分水岭——秦巴山与大巴山余脉的大窝坑山群,冰斗峡谷、深切沟壑、平缓坡地、陡岩峭壁……视野所及,绿浪翻滚,绿荫成海。“360度无死角,镜头里的画面太震撼。”从大界岭到白磷岩、从神农谷到神农营、从鸭子口到小龙潭……7月26日,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规划建设科工作人员彭聪沿生态修复工程线路节点,用无人机拍摄采集工程完工后的影像资料时感叹。

  3年前,航拍画面并不完美。由于自然风化、城镇建设、旅游开发等因素,神农架国家公园内部分山体破损裸露,苍茫密林间,零星“疮疤”分布,实在碍眼。“整形”复绿,自2017年开始。3年来,神农架国家公园全面启动生态修复工程,投入6000余万元,完成生态修复76处,修复面积近21万平方米。

  优中培优修旧如旧

  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区1170平方公里范围,是神农架生态最为完好的区域,森林覆盖率高达93%。

  “优中培优,让93%的森林覆盖率有数量更有质量。”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李纯清说。

  “在93%基础上做加法,并不容易。”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规划建设科科长舒化胜坦言,“用‘加法’疗伤,用‘减法’康复,我们的目标是修旧如旧,重现本地生态系统。”

  神农架国家公园内的山体以喀斯特地貌为主,需要修复的区域多为坚石陡坡、半风化石松散体、石渣堆积体或不稳定的土坡,边坡高,岩体松散,春季冻土解冻后易坍塌,夏季雨水冲刷易造成滑坡和大量水土流失。

  在神农顶片区,鸭子口与小龙潭之间,沿209国道一侧,有一处狭长坡体,因周遭遍布红色的岩石而得名“红石沟”,但这里岩石松软,加之年久裸露,风雨冰雪侵蚀,岩体极不稳定,久而久之,岩石散落、堆积,红石沟变身“红石窖”。

  神农架国家公园因地制宜,在堆积方或松散石方区域,用宾格石笼固定边缘,隔离收拢滑石,再覆土40厘米至60厘米。在风化较严重的区域,先排险再安装防护网加固。解决了山体不稳定的问题,等于完成了“疗伤”,接下来,还需要“康复”。

  插种冷杉、海棠,密植箭竹林、以草甸打底、扦插攀爬植物、铺植苔藓……采用原始植被物种,修复后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以乔灌配置和针阔混交结构的复绿原则填充,注重增大修复区密度,还原了神农架2200米海拔分布的立体植被生境,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结束人工干预,接下来,我们要把它交给大自然。”神农架国家公园规划建设科副科长王爱华说。

  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在工程修复中,神农架国家公园坚持少用或不用水泥、钢材,复绿植物坚持本土化,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神农顶片区神农营紧邻209国道,有一处早年关停的采石场旧址,山体创面5000余平方米,坡面进深70米,开口90米,呈U字型。“这里就像一个天坑,豁口日渐外扩,易发生泥石流滑坡。但修复它需要大量的土石填充物和坡度固定板,施工难、成本高,实地勘察多次后,我们决定就地取材。”舒化胜说。

  神农架国家公园收集辖区内5个乡镇的土石建筑垃圾废料,进行3级筛选,大石用于稳固修复区的堆砌石材,再次筛选的石料填充到宾格石笼内做挡土墙,剩余小碎石及土渣则成了覆土材料。

  除此之外,二次利用清理的外来树木,选取长度、幅宽相似的木材组合固定成排,将两端嵌入岩石,作为坡度固定板,为修复区构建坡度,形成自然过渡的山体落差。

  修复“天坑”主体材料就地取材,复绿“植发”材料同样遵循实地实材。“长在大乔木下的小乔木,被遮住了阳光,争夺了养分,在自然环境下,可能存活不了,在植被高度密集区的区域,取一些草甸、箭竹,稀疏的地方很快又会密集起来……”王爱华说,营造地域性的生态小群落,符合神农架国家公园的实际。

  现在,修复完的“天坑”,高低错落分布着秦岭冷杉、海棠、箭竹、草甸,犹如一个被绿色填满的“贝壳”。

  据国家公园管理局规划建设科统计,相对于材料外购,生态修复就地取材,工程投入费用减少了三分之二。

  一树一景融景于林

  “神农架山路十八弯,弯道处处有美景,开车经过心情舒畅。”浙江游客郑先生途径神农架游客换乘中心——酒壶坪途中,特意放缓车速,方便副驾驶座位上的妻子拍摄车窗外的美景。

  距离木鱼镇12公里处的209国道酒壶坪垭回头线处,山路曲折。几年前,因为植被稀少,山体裸露处常常发生滑坡。经过勘察,神农架国家公园决定对这一区域实施生态修复——种上10年以上树龄的银杏、香樟,撒上花籽,用宾格石笼固定边缘,隔离收拢滑石……旅游公路沿途小景观,生态修复自成风景。

  神农架大部分核心景区分布在神农架国家公园范围内,因此,国家公园内的生态修复工作,除了要恢复植被,治理裸露、散落山体,保护自然资源安全,还承载着景区美化的责任。

  为达到补植树木与周围植被浑然一体的效果,神农架国家公园将“一树一景、融景于林”的理念贯穿生态修复始终。

  神农顶景区公路两侧分布着神农谷、板壁岩、太子垭等著名景点,也是通往云间湿地大九湖景区的必经之路,车流量极大,但在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有近1公里的区域需要修复。

  选择同海拔区域最典型的植物代表——高山杜鹃,打造公路沿线杜鹃花走廊带,让神农顶高山杜鹃元素融入修复点,看似不经意的景致,却需要工匠精神细细雕琢。

  柔和的过度,自然的垂直坡度,疏密相间的栽种距离,杜鹃花走廊的植物分布看似无序却有序,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自然生态系统修复不应沿袭‘改造自然’的思维惯性,过度干预自然,结果适得其反,使修复缺乏可持续性,我们坚信大自然是最好的‘生态修复师’。”神农架林区常务副区长、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文华说。

  以山为锦,林做笔,3年还原生态修复点生态系统,一幅绿满山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正在神农架国家公园1170平方公里天地间铺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翟兴波 通讯员 张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