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清洁”行动绘出竟陵美丽乡村

2019-05-20 13:23:03|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清洁”行动绘出竟陵美丽乡村

图为:黄潭镇七屋岭村知青农场月季迷宫。(视觉网刘银斌摄)

  编者按

  携一缕初夏的芬芳,湖北日报《天门观察》在5月与您见面了。

  竟陵大地上,激情在迸发,力量在汇聚,信心在升腾。当前,天门市167万人民奋发作为,正精心作答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历史考卷,奋力抒写新时代历史性新篇章,开启发展新征程。

  乘东风,加满油,鼓足劲。《天门观察》将厚重勾勒天门只争朝夕、全力拼搏的生动图景,深情记录天门精准聚焦补短板、勠力攻坚谋赶超的奋发作为。

  月季开了,桑葚熟了。

  5月16日,来到天门市皂市镇泉堰村,放眼望去,好一幅美丽乡村风景画:笔直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远处,统一设计的漂亮小别墅坐落在水泥路两边,房前屋后绿意葱茏;几名村民在别墅门前拉家常,两个小孩在广场上的小汽车旁嬉闹。

  天门市深入开展“清洁乡村”行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设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美丽乡村。截至2018年底,小板镇江台村、彭市镇胡咀村上榜“全国文明村镇”,岳口镇保安桥村、皂市镇团山村等6个村入选湖北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垃圾无害化,乡村干净了

  每天早上7时,泉堰村保洁员魏六二都会准时起床,挨个清理村里的垃圾箱。他将垃圾收集、清扫、运到集并点,清运公司会将垃圾进行统一处理。

  “过去多少年,农民都是将垃圾随地丢,用扫把往河里扫。”魏六二拿着扫帚感慨,他的工作量比以前小多了。

  2009年,村民们刚刚搬进漂亮的小楼房时,还保留着老习惯。“房前屋后、树根地头就是倒垃圾的地方。冬天还好,夏天温度一上来,苍蝇、蚊子就在垃圾上面打转转。”提起过去村里的垃圾堆放,村民张自长直摇头。尽管村干部一遍遍上门动员清理门前垃圾,但收效甚微。

  村干部想出“狠招”,在村广播中,点名批评不讲卫生的村民。听到自己的名字在广播中上了“黑名单”,村民们脸红了,主动清扫门前屋后。“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呢,可不能丢人。”

  你追我赶,户户以当星级清洁户为荣。几年下来,家家门口终于整洁了。

  从“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到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乡村面貌发生巨大改变。

  小板镇江台村、黄潭镇新华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每户配备一个厨余垃圾桶,每五户配备一组可回收、有毒有害及其他不可回收垃圾桶,每个自然塆有一个沤肥池,厨余垃圾统一入沤肥池处理,可回收垃圾由保洁员自行收集售卖,有毒有害垃圾统一回收到市临时存储点,其他垃圾入钩臂箱,每200户至300户聘请专职村庄巡检员。截至去年11月底,沤肥池收集易腐垃圾约3吨、收储点回收有毒有害垃圾3大桶约20公斤,按照积分奖励办法兑换积分2.8万分,兑换物品约600元。

  【延伸】天门市制订了2018—2020年清洁农户“十户联创”活动实施方案及清洁农户五星级管理办法,即房前屋后扫干净、家什杂物码整齐、外墙立面保整洁、垃圾入桶无散落、筹资筹劳齐参与,以10个农户为一个创建单元,实行党员干部包示范户,示范户带一般户,户户争当清洁户,提升治理成效。2018年,天门市807个村130多万农村人口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市26个乡镇中转站32座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配备农村保洁员3477人,保洁覆盖率为100%。

  拆掉违建,乡村变整洁

  黄潭镇七屋岭村,是一个明朝初期就有的老村子,相传当时这里兵荒马乱,只有7户人家住在岗岭上,曾叫“七屋台”,后来人们在此兴起小集场,根据塆名和地势特点,取名为“七屋岭”。

  过去,七屋岭村的主干道七屋岭路有一个小集市,周边乡镇村都到此赶集。整条路被商贩挤占,违章建筑、违法占地比比皆是。你家往前近一寸,我家就要往前近一尺,好好的路变成了羊肠小道,连台汽车也过不去。

  如此模样,乡村何以发展?

  拆掉违建,修好道路,村民们嘴上都拥护。然而,真拆到了自家门口,谁也不愿干。

  关键时候,村里的党员站了出来,率先拆掉自家门口的违章建筑。为了将路修好,54名党员自发捐款50多万元。一位80多岁的老党员平时蹬三轮车卖菜,收入微薄。得知要修路,他毫不犹豫捐出2000元。党员带头,村民们一起努力,村里的主干路修好了、变宽了,大家心里也敞亮了。

  环境变好,老乡也纷纷回来创业。2015年,天门籍武汉企业家张三军成立三军菊花种植合作社,建有菊花种植大棚165亩,年产鲜切菊花500多万亩,种植2000多个品种的观赏菊花。一到每年九十月,菊花绽放,游客纷至沓来。周围的老百姓也纷纷吃起了“菊花饭”。

  当前,村里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调整富民、文化特色”原则,计划打造“特色民居、知青岁月、云天花海”三个特色版块。

  七屋岭村党支部书记杨国雄创办的知青农场,种植了大片桑葚和月季。2019年五一小长假,新推出的旅游产品“月季迷宫”成为爆款。阵内分布有9条卧龙环道,总线路长1.55公里,不仅可以观赏到花色各异、姿态优美的藤本月季,更添了几分冒险的趣味性。日均游客量1000多。听说最近市里准备把农场旁的几条主干道提升一下,杨国雄高兴地说:“路好了,游客一定会更多!”

  【延伸】天门市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2018年建成农村公路300公里,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人口5.4万人,农村电网改造惠及20个乡镇、3万户居民。大力推进特色镇村建设,岳口镇成功获批住建部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皂市镇上榜“2017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汪场镇被授予“省级森林城镇”称号,麻洋镇入选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

  产业为基,乡村有奔头

  美丽乡村促进了能人回乡、产业发展。

  在泉堰村,湖北风城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义兵2017年回乡创业。目前,公司累计投入5000万元,建有2万平方米的钢构调温育苗、观赏大棚,21万平方米标准钢构大棚等,育有葡萄、梨、桃子、橘子、桑葚、火龙果、西瓜、甜瓜、圣女果等,都由省农科院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尽管投入大,但长出来的水果、蔬菜品质高,很受欢迎。”

  在该公司承包500亩蔬菜基地上,种植各式各样的蔬菜。5月10日上午,几位村民正在分装刚刚采摘下来的青椒,每天都有约1000斤青椒发往广州,由于品质好,每斤可以卖到14元。村民白美二仔细挑拣着青椒,她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每天都要从这拿100斤左右的青椒到附近的李长村菜市场售卖,“村民们都说我卖的青椒口味好,每天都卖完。”

  以泉堰村为代表,天门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天海龙“农业+N”发展模式入选全国民生示范工程,天海龙休闲产业园成为全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多宝沙滩文化旅游节、黄潭乡村文化节等相继成功举办。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到20多家,其中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达19家,农家乐、渔家乐发展到350多家。

  【延伸】天门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靠科技、管理、市场,做好品种、品质、品牌文章,在调整结构、调强质量、调优特色上下功夫,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一批放心菜园、精品果园、道地药园、生态茶园、休闲游园、有机稻园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内核动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通讯员 付磊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