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当阳:淯溪古镇唤醒沉睡的文化瑰宝

2019-01-17 11:30:40|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碾子、纺车、火耕水耨、古法种粮……一堆老物件诉说着农耕历史;老胶片、手摇放映机、旧海报……小乡镇中有大文化。去年,当阳市淯溪镇获我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同年12月底,该镇成功入围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7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曾走过许多古镇,大多是一条古街,加上博物馆,千镇一面,似曾相识。不过,在古镇淯溪,感受到的却是不一样的发展路径,一面老鼓,一曲新调,淯溪正尝试走一条乡村振兴与建设历史文化特色小镇融合的道路。

  保护与发展相融合

  淯溪镇位于漳河之畔,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灿烂。“淯溪镇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386年,东晋时因淯溪禅寺得名。”该镇文化中心主任李元钢介绍,该镇发现历史古迹81处,其中12处被评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古遗址17处、古墓葬26处、古建筑19处,现存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处。

  “一直以来,历史文化村镇建设基本以保护为主,多以‘博物馆’形式保护理念开展,形式较为单一。”多次参加相关评审工作的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首任院长、教授赵冰认为,由于评审主要考核指标围绕古建筑保护和文物保护,一些古镇发展趋同:修一条古建筑步行街,建一个文物博物馆。步行街要么过度商业化,要么冷冷清清变成“鬼街”,有的博物馆因人员配置不足,平时不得不锁上门。

  经过连续7次评选后,国内已产生4000多个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赵冰说,现在各地比拼的是发展模式,即如何转型突破,不是将历史文化瑰宝锁起来的保护,而是唤醒激活资源,与地方发展有机融合。

  “保护和发展中,找到文化建设与地方产业融合的路径,这是淯溪古镇建设的发力点。”该镇党委书记朱伟介绍,从提出“文化兴镇”后,这一张蓝图已历经五任镇委书记,一任接一任,一干到底。

  该市挖掘淯溪古镇文化资源,特别是荆楚农耕文明的丰厚宝藏,同时利用特色农业优势,建设谢花桥大米、漳河柑橘等传统特色板块基地,向上下游延伸,嫁接观光农业、深加工、田园康养、古镇文旅、农耕研学等项目,挖掘文化产业与农业深度融合生态链。同时,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创建为契机,整合具有淯溪地方特色的民间技艺,擦亮淯溪特色文化品牌,依托月潭河、五峰寨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系列文化旅游精品及特色村。

  建设乡镇文化大院

  依托历史文化名镇建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推动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是淯溪的另一大特色。

  走进淯溪镇文化广场,记者看到,一个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育溪文化大院,吸引不少人群。整个建筑仿四合院格局,古香古色的古典围墙、灵动的漳河水牛雕塑,再现古老浓郁的荆楚农家风情的馆内陈设,这是由民俗博物馆、电影博物馆、群众图书馆、农民美术馆、健身文化活动中心组成的乡镇文化大院。

  民俗博物馆有七个展厅,民俗体验厅、文明沮漳厅、民间文艺展厅、人生礼仪展厅、农耕文化展厅、生活习俗展厅、工商百业展厅,以图片、实物、雕塑形式展现淯溪传统加工业、手工业、民间文艺等内容,收集展示农耕旧时农具、木制家具,婚俗、寿俗等文化古件2800多件。图书馆配套2万多册图书。在电影博物馆,上千件电影设备,各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画报,各种老旧电影播放机多达40套。

  淯溪还在不断拓展延伸乡镇文化公共空间,省级非遗项目漳河大鼓成为该镇打捞的历史文化瑰宝。漳河大鼓第四代传承人黎红艳是育溪镇同明村三组村民,创作多个新剧获得国家、省市奖项。她对记者说,根本不担心后继无人,如今淯溪镇小学生都会。

  该镇中学编写了《淯溪文化》,专章专节收编当阳锣鼓戏有关曲目;镇中心小学编写《淯溪风情》教材,组建漳河大鼓兴趣小组,从最初百人团变成全校学生一人一鼓。非遗戏剧进校园,民俗文化入教材,让历史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淯溪“映山红”农民文化节、“漳河之春”书画创作笔会,也成为公共文化品牌活动。他们成立“映山红艺术团”“梁孝兰艺术团”等20多支民间文艺社团,每年为农民演出600多场,观众达10万余人次,探索出一条“政府投入小、社会影响大、百姓参与广、群众得实惠”的文化惠民路子。

  设立生态保护红线

  淯溪镇围绕历史文化名镇打造,设定保护区域,对环境容量、水资源使用、林业资源利用均设置生态红线。淯溪,淯水在此汇入漳河。记者在河岸沿线看到,基本上看不到沙场、采石场,畜禽养殖也没有踪迹。

  “淯溪整体退出煤炭行业,所有煤矿一律关闭。”朱伟称,磷矿等高能耗产业坚决退出,去年关闭3个养殖场、5个砂石厂、5个砖厂。通过PPP方式,淯溪镇污水处理厂去年开建,将实现镇上生活、工业污水全部截污处理。借助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打响碧水蓝天保卫战,解决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老问题。

  一条街改变一座城,一条路改变一个镇。以前,淯溪镇的主街大河桥路面年久失修,晴天灰漫天,雨天稀泥糊。“要想改变淯溪集镇面貌,就必须增强集镇基础功能”。该镇投资800余万元实施了大河桥路综合改造工程,完成脚东集镇、淯溪集贸市场排水工程,投资2800余万元实施漳河淯溪段改造工程项目,完成河道清理岸线整治。

  “接下来,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结合移民搬迁、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加大村级美化亮化,形成一村一景小景观。”朱伟称,淯溪镇将走出一条具有淯溪特色、把历史文化名镇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通讯员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