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双中心”对湖北意味着什么

2018-10-26 09:32:14|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程茜

  原标题:去年,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落户武汉。今年,又迎来国家数字化制造创新中心  “双中心”对湖北意味着什么 

  10月25日,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会议中心喜气洋洋。揭开“红盖头”,“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的金色牌匾熠熠生辉。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是我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的重大工程。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继2017年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落户武汉后,2018年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又落户武汉,湖北省已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第三个拥有“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省市,也是中部地区唯一拥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省份。

  科技大省、工业大省、创新大省的湖北,再添高质量发展的优势砝码。

  国家数字化制造创新中心长啥样

  10月25日上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与出席“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启动仪式的嘉宾一道,前往位于武汉光谷未来一路旁的创新中心基地。尽管天空飘着小雨,但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创企业家兴致勃勃,对创新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充满期待。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基地主建筑大楼形似一台巨型数控机床,蓝色反光玻璃与灰色外墙瓷砖相间排列,外饰科技感十足。大楼一楼入口处,有两块醒目的金色牌匾,分别写着“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和“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联盟”。

  2015年11月,李培根院士提出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议,两年后创新中心基地大楼基建工程竣工。该中心由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发起筹建,面向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航空航天飞行器、航天火箭、汽车、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能源及海洋重大装备等国家战略和支柱行业,研发核心工业软件和核心工艺装备,建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能力平台。

  穿过大楼中心通道是创新中心的试验展示车间,多个项目组的技术人员在各自的操作隔间里,正在调试测验新开发的数控机床、机械臂等智能设备。

  “我们重点聚焦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分析、数字化制造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为我国智能制造培养人才和技术核心竞争力。”一位技术主管介绍说。

  “双中心”进展良好

  “我们研发的智能打磨机,2小时可完成8个人12小时的活。”在“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试验展示车间,智能打磨机项目负责人表示,创新中心汇聚了很多国内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得益于良好的创业氛围、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该中心正在成为人才、技术和资本的聚集地。

  记者看到,该项目团队研发的智能打磨机有2个巨型白色机械臂,机械臂正在打磨一块20平方米的“飞机试验风洞”内表面模型。工作人员输入程序,机械臂就能对目标进行抛光处理,就像墙面美容师一样。

  智能打磨机打磨一片56米长的风电发电机叶片只需2小时,而传统人工打磨需要8个工人花上12个小时才能完成,且精度远不及机器操作。

  湖北省经信委透露,目前湖北省“双中心”建设进展良好。其中,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聚集了光迅科技、烽火通信、亨通光电、天孚通信、高芯科技等9家股东单位,发起成立了覆盖行业内60%以上的国家级创新载体的光电子发展联盟,计划到2020年突破25G速率及以下光电子芯片技术。2018年前三季度,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已累计完成投资近亿元,项目总体建设进展良好。“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总部基地已基本竣工并可入驻,以院士领衔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初具规模,湖北省已提前8年完成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到2025年形成至少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目标任务。

  “公司+联盟”跨越“死亡之谷”

  10月25日下午,“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举行了工作研讨会。

  近年来,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工业强国将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作为构建新形势下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围绕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纷纷部署了国家专项计划,以确保其在全球制造业的领导地位。目前,我国在高、精、尖端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面,关键共性技术缺乏,核心工业软件和核心工艺装备受制于人,部分设备仪器被国外封锁。

  研讨会提出,创新中心不是某个企业内部的技术研发中心,而是要面向行业发展,解决数字化设计、数字化成形制造、数字化加工制造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跨越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产业化之间的“死亡之谷”。

  同时,创新中心要突破行业内各创新主体在地域、组织、技术上的界限,要采取“公司+联盟”发展模式,弥补创新链条中从实验室样品到生产线产品中间涉及到的工艺、专用材料、专用设备、标准、检测等短板和弱项,将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成果快速引入生产系统和市场,加快成果大规模商用进程。

  据悉,根据计划,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016年以来,工信部已先后批复组建动力电池(北京)、增材制造(陕西)、信息光电子(湖北)、印刷及柔性显示(广东)、机器人(辽宁)、集成电路(上海)、智能传感器(上海)、轻量化材料(北京)、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湖北)共9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布在全国6个省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 通讯员 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