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全国首家省级人类遗传资源库落地武汉

2018-07-05 10:45:15|来源:武汉晚报|编辑:苏喜茹|责编:葛宁远

  原标题:全国首家省级人类遗传资源库落地武汉可保藏300万份人类样本 成功提取中国人三大癌种“原代细胞”

全国首家省级人类遗传资源库落地武汉

整个保藏中心遍布液氮罐

全国首家省级人类遗传资源库落地武汉 

工作人员把分离好的样本放入程序冷冻操作台降温

  5月15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获批成立“湖北省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这也成为全国第一个省级人类遗传资源库。中心一期保藏容量可达300万份,将为多发恶性肿瘤、特色病、罕见病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高质量、大数量的人类样本。

  保藏中心收藏的样本有哪些?“入库”前要经过哪些处理?“入库”后保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记者日前进入“湖北省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进行探访。

  首家省级人类遗传资源库落地武汉

  “湖北省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一期位于武大医学部双湖实验楼负一楼,今年5月15日正式获得批文,成为全国首家省级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

  “保藏中心”保存了哪些“藏品”?执行主任肖宇研究员介绍,中心由干库、湿库、活库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湿库”占地面积最大,存储的是实体样本,包括组织、血、尿、脑脊液等。比如切下来的肿瘤组织,过去除做病检以外就当作医疗垃圾丢掉了,现在会留存一部分用于科学研究——这其实是极其珍贵的研究资源。

  “干库”则类似于一间计算机机房,保存的是与实体样本对应的信息。通过数据库平台可以清晰地追溯到实体样本何时、何地采集于哪一位患者,以及该患者的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

  “活库”通过技术手段,对患者肿瘤组织中的“原代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得到每例患者特异的肿瘤细胞,可以据此筛选出敏感的抗肿瘤药物。

  肖宇介绍,一些大型三甲医院会设立医院级别的样本库,以配合临床和科研使用,但由于样本数量有限,存储不规范,尤其是样本对应的信息收集不全,这些小型样本库很难满足大型科研项目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湖北省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由中南医院王行环院长牵头成立,不仅要标准化收集、处理、存储、应用样本,更要标准化收集、记录样本捐赠者的治疗及随访信息。

  目前保藏中心一期建面440平方米,可容纳300万份样本,二期规划“扩容”到1800平方米,三期则规划建在光谷,达到“一用一备”,以抵御战争或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破坏。

  “湿库”珍藏11万份人类样本

  穿过保藏中心办公区,即可刷卡进入“湿库”。

  “由于湿库用到大量液氮,一旦泄漏就会发生缺氧,工作人员可通过设在库区各处的氧监控系统判断里面是否有危险”。保藏中心工作人员周宗宁介绍,21%是氧气含量的正常标准,低于19%系统就会报警。样本库在设计时就规划了专用的通风系统,可以及时纠正这种缺氧状态。

  进入“湿库”,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充满科技感的“程序冷冻降温仪”和26个一人高的大型液氮罐。周宗宁介绍,从临床收集的各种组织样本,是装在低温转运箱中送进来的,而样本的长期储存应在接近零下196℃的超低温环境,因此所有样本入库前都要经过二次降温。“程序冷冻降温仪”可设定温度曲线,令样本逐步降温,避免极速冷冻对细胞活性造成破坏。

  完成降温后,样本被规整地放进有着15层“抽屉”的提桶中,置入液氮罐中长期保存。记者看到,一个液氮罐上的仪表显示,该液氮罐顶部温度为零下182.6℃,底部为零下193.5℃,外围环境温度为26℃。在液位低于一定标准时,设在地面上的液氮塔,可通过管网向液氮罐内自动补充液氮。

  周宗宁介绍,目前保藏中心共存储了11万份样本,在信息系统里输入关键词,可以清晰地检索出样本所在位置。比如“N05—01—08”显示,样本位于05号液氮罐、01分区、08提桶。

  “活库”成功提取三大癌种“原代细胞”

  “活库”是一间配备各种精密仪器的实验室,主要任务是对患者组织中的“原代细胞”进行分离、培养、提纯。

  保藏中心执行主任肖宇解释,“原代细胞”指从患者组织里提取的第一代细胞,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分子、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基础研究,还可应用于生物医药产业如药物筛选、药物代谢和毒理研究、癌症药物的研究等。然而,原代细胞获取不易,十分珍贵,目前研究使用的绝大多数都是经过培养的传代细胞系。

  例如,1951年,科学家从一位美国宫颈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培养出第一个人类细胞系“Hela”,并被国内外实验室广泛使用。其中最受人瞩目的成果包括,一名德国科学家利用“Hela”细胞证实了宫颈癌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在“湖北省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成立后,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膀胱癌、肺癌、前列腺癌原代细胞陆续提取成功。那么,提取“原代细胞”和使用源自外国人的“细胞系”到底有何区别?肖宇指出,细胞系经多次培养后就会失去原有的生物信息,并且由于人种差异的存在,基于外国人细胞系的研究价值更是打了一个折扣。

  他表示,中国药品研发滞后美国50年,正是由于基础研究薄弱。以肺癌为例,一些在国外应用很好的抗癌药,到了中国就会“水土不服”,很可能是因为导致肺癌的原癌基因不同。提取出中国人自己的“原代细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也是“活库”的重要职能。

  患者对“样本入库”接受度不高

  依托于“湖北省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进行的各项科学研究,可以给普通百姓带来哪些实际的利好?

  肖宇举例说明,膀胱癌部分类型容易向肌层浸润,另一些类型则局限于浅表,两种类型的治疗方法大不相同,但目前却没有任何一项检查可以事先区分,只能在手术中取部分肿瘤组织做病检。从去年开始,研究者做了几百例患者的对照试验,从中摸索出一些规律,累计发表了20篇SCI论文,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旦项目取得突破,患者验尿即可明确属于哪一种膀胱癌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

  肖宇介绍,肿瘤目前是保藏中心收藏的重点,尤其是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和脑胶质瘤样本等,多是近年来国内发病率快速上升或研究进展缓慢的肿瘤类型。样本库配备了十多名专职科研人员从事研究工作,还有多个科室的临床医生参与其中。

  保藏中心每收集一份样本,都需要征求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令人遗憾的是,患者对自己的样本“入库”接受度不高。肖宇透露,中心经常组织工作人员到临床科室去宣讲,理想的情况下每100个病人入院,约50人同意样本入库,差的情况下则只有几个人同意。

  文/记者武叶 通讯员高翔 杨丽丽 图/记者胡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