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刘自力:45项创新成果产生经济效益3200万

2018-05-22 16:22:49|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杨坤林|责编:孟慧

  原标题:致敬!湖北工匠丨炉前工刘自力:45项创新成果产生经济效益3200万

刘自力:45项创新成果产生经济效益3200万

图为:刘自力在炉前操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摄)

  炼铁,是把矿石和焦炭投进高炉,用炽烈的火焰融化,炼制出一炉又一炉铁水。

  33年的炉前工生涯,把汗水和智慧洒在炉旁,刘自力创造出45项创新成果,产生经济效益3200万元,成长为武钢炼铁高炉的炉前总技师。

  给高炉当保姆,确保它“肠胃通畅”

  初见刘自力,他站在120多米高的5号高炉旁,看着铁水如岩浆般从炉底缓缓流出,如同欣赏一件艺术品,脸上写满喜悦和自豪。“1958年,毛主席亲眼见证我们厂炼出了第一炉铁水。”刘自力说,这种光荣的使命感,在每一代武钢人的血液里传承、扎根。

  刘自力的工作是给高炉下方的出铁口当“保姆”,让它们定时、定量流出铁水,确保庞大的高炉“肠胃通畅”。

  以5号高炉下方的出铁口为例,6厘米直径的小孔,每天要流出8500吨铁水。一个高炉,有4个出铁口,要按计划,分别开启和关闭。

  铁水流出后,会经过一条10多米长的沟槽,汇入高炉下方的储存罐中。每次开启出铁口前,炉前工要踩着上百摄氏度高温的焦土,将这条通道整修好。铁水流出后,还要用高压气枪清理出铁口附近的残渣,并将沟底冲刷得平缓圆滑。

  对刘自力来说,这种辛苦活儿只是基本操作,他更在行的是处理各种故障。关于高炉的工艺和技术,他了如指掌。“没有老刘搞不定的故障!”这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

  30万字教材,传承炉前工技艺

  穿上阻燃服、戴上隔热面罩,再将整张脸用毛巾裹住……刘自力全副武装后,手持约3米长的高压气枪走向出铁口。出铁口10米外的温度计显示——81摄氏度。

  他一直走到离出铁口只有两米多远的地方才停下,他将气枪伸入铁水中,瞬间火花四溅。

  大汗淋漓的刘自力说:“这样操作,一次不能超过3分钟。”

  33年来,刘自力几乎每天都要到出铁口附近经受这样的高温“考验”。

  作为武钢的第三代高炉技师,刘自力格外重视“传承”二字。很多年轻的炉前工,都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

  如今,由他参与编写的30多万字的《高炉炉前工》已出版,并成为高校炼铁专业的教材。

  小“炮盖”节约大成本,“金点子”不断迸发

  “工匠”二字在刘自力看来,不仅是埋头苦干,更要有所创造。

  早年,高炉封堵出铁口使用的“炮头”损耗很大——由于炉内温度异常高,金属“炮头”用不了几天,就会被滚烫的铁水融化,只能更换。

  一个“炮头”几百斤重,成本要7000多元钱不说,拆装起来更是麻烦,需要好几名炉前工合力才能完成。

  这个令炉前工最头疼的活儿,在刘自力手上变了模样。

  2000年,刘自力发明一种叫“炮盖”的装置,用来保护“炮头”最易受损的部分。“炮盖”是一个5公斤重的圆筒,套在“炮头”前端。如此一来,铁水融化的只是“炮盖”,“炮头”的寿命大大提高。一个“炮盖”才100多元,成本大为降低。

  武钢炼铁厂统计,“炮盖”在全厂推广后,一年能为高炉节省300万元的耗材费。之后,刘自力又将“炮盖”改进为“球形炮盖”,材质由铸钢改为铸铁。“炮盖”的损耗量从每年5000个下降到300个,进一步节约了成本。

  多年来,像这样的“金点子”,不断在刘自力脑海中迸发。他带领技师们依靠技术创新攻克了45个难关,让武钢的高炉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品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