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用行动告诉世界:千万级人口的大城,也可以与自然共生共荣。”8月6日,武汉“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主题报告会迎来“厚植支点建设的绿色底色 全力绘就湿地花城美丽画卷”专场。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局长黄江波围绕“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幸福之城”三个关键词,系统阐释了武汉的绿色实践。
生态之城:候鸟翅膀投下的“信任票”
武汉湿地占市域面积近四分之一,166个湖泊与165条河流织就独特生态脉络。“我们用心守护这份得天独厚的生态财富,全力擦亮国际湿地城市‘金名片’。”黄江波在报告中介绍。沉湖湿地便是缩影——曾经的“百里荒湖”,如今迎来超3万只夏候鸟筑巢繁衍。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用数据见证蜕变:“沉湖湿地自2013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以来,12年间,记录到的鸟类种数从169种增加到301种,数量更是从2万多只增长到高峰期超过10万只候鸟在此栖息。”
武汉以制度创新筑牢生态根基。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首创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建成杜公湖等国家湿地公园,并借力“空天水岸”智慧监测系统守护4万公顷湿地。成效令人瞩目:25万只候鸟选择武汉越冬,“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数量占全国21%,50处小微湿地更让自然触手可及。
这一实践赢得国际认可,《湿地公约》副秘书长杰伊·奥尔德斯视频致辞时赞叹:“我坚信,武汉必将以其‘国际湿地城市’的远见卓识,持续为全球湿地保护贡献更多积极范例。”
宜居之城:千园织网 绿道串珠
2024年,武汉公园总数突破1024座,跃升中部首个“千园之城”,770处社区公园与口袋公园如繁星般点缀三镇。绿道总长延伸至2426公里,东湖绿道三期画圆105公里世界级滨湖绿道,摘得“亚太区卓越奖”。“如果将公园比作翡翠,那绿道恰似项链。”黄江波形象比喻。未来三年,绿道系统建设行动将进一步推进绿道“环山入林”,编织自然野趣网络。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视频寄语中高度肯定武汉探索:“相信武汉有能力承担起中国公园城市建设的示范。”他指出,武汉从“300米见绿、500米入园”到“公园20分钟效应”,“一步一步从单点慢慢变成网络,完成整体空间绿色布局。”
幸福之城:绿色福利流入生活末梢
绿色不仅装扮城市,更成为普惠福祉。“‘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我们坚持生态为民……让绿意和繁花排队宠爱我们的市民朋友。”黄江波阐释“幸福之城”内核。
“如果说湿地、公园、绿道是城市绿色空间的主动脉,公园文化活动、绿色驿站等就是绿色福利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梢,进入市民日常生活。”城市观察团成员陈章语道出市民心声。
500座社区绿色驿站成为市民参与绿色治理的枢纽,政府、社区、企业、志愿者共创共享。武汉社科院研究员朱哲学点明其治理价值:“武汉的绿色惠民,是制度搭台,群众唱戏。既美了城市,又暖了人心。”“以花绣城”行动同样精彩——全域赏樱网、110条浪漫花路、200余万株月季织就五彩锦绣。2024年全市公园游客量超1亿人次,830余场文化活动让公园成为幸福磁场。
报告会尾声,黄江波向市民发出诚挚邀约:“我们将全心全意为大家提供更多更美的绿色空间……期待大家做江城的‘绿色合伙人’。”面向未来,他坚定表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我们将奋力为湖北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作出应有贡献。”武汉,这座湿地花城,正以蓬勃绿意奋楫争先,持续厚植支点建设的鲜明底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文漪 通讯员 刘红蕾 向智 胡一洲)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