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50.1万人参加高考 湖北启动2023高考护航行动
2023-06-05 09:57:04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50.1万人参加高考,各项工作准备就绪——湖北启动2023高考护航行动

  2023年高考将于6月7日、8日、9日举行。今年,湖北省高考报名总人数为50.1万人,比2022年增加3.6万人。全省在17个市(州)设96个考区、355个考点(学校)、17313个考场(含备用考场)。

  2023年高考是实行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后的首次高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获悉,湖北省积极开展“2023年高考护航行动”,严防手机作弊,严格执行“不得将手机带入考点”的规定,让手机“带不进”“藏不住”“用不了”“传不出”,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目标。

  严防手机作弊

  首次实行三次安检

  考风考纪是考试公平的重要保障。上月召开的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指出,把防范手机作弊作为今年高考安全的重中之重。

  据了解,湖北省已层层开展高考考务培训。近5万名考务工作人员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数字化网上培训、考核,3万余名监考教师通过省教育考试院监考员业务知识网上考核,实现了考务工作人员培训全覆盖、考核全达标。

  今年高考,严格执行“手机不得带入考点”规定,严格防范手机作弊,首次为全省各考点配备“智能安检门”,实行三次安检:一是在考点入口处通过人脸识别等身份核验系统,确认考生身份。二是在考点入口处配备智能安检门,检查考生是否携带各种无线通讯工具(如手机及其他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手表、涂改液、修正带、不透明的文具盒(袋、套)等禁带物品。三是在考场门口,监考员在视频监控下利用金属探测仪对考生再次进行禁带物品检查。考试中途考生经允许离开考场后返回时,须再次安检。考试过程中若发现手机,无论是否开机或使用,均按作弊论处。

  同时,全省17313个考场(含备用考场)及走道、厕所等所有考生可能进入的区域均实行5G信号全屏蔽;各考区协调当地通信管理部门在高考期间对考点周边的无线信号进行降频处理,限制手机网络自动优化,有效屏蔽无线电作弊信号。

  严把“监考关”。全省所有高考考点均为标准化考点,用身份核验、视频监控、作弊防控等数字技术助力考试管理。强化监考教师的作用,加强选人、用人、培训和相互监督制约,充分发挥监考教师的“人防”作用。

  为确保试卷绝对安全,全省教育考试机构坚持人防、技防和物防“三防”结合,加强试卷流转与保管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全天候无缝连接。

  营造平安温馨环境

  多个专项行动陆续实施

  全省教育系统、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国家教育统一考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正倒排工期、抓紧落实,确保2023年高考安全顺利。

  省教育厅成立12个调研组,对17个市州高考考前准备情况进行全覆盖调研督导,落实“乙类乙管”要求,分类设置考场,备足防疫物资,做好考生和工作人员考前健康监测。全省高考考前调度会、省派巡视员动员培训会议已陆续召开,375名省派巡视员将于考前全部抵达各考点开展巡考工作。

  省公安厅派出精干力量护航高考,深挖“助考”作弊器材源头,清理“助考”有害信息,精准打击“助考”犯罪行为,开通服务考生“绿色通道”。省委网信办、省经信厅、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省卫健委、省通信管理局、省住建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应急厅、省气象局、省电力公司等多部门联合护航高考,部署并开展了“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场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多个专项行动,营造平安、温馨考试环境。

  同时,各有关部门加强考试周边治安、出行、食宿、卫生等方面环境综合治理和服务保障。

  对新冠检测阳性或有发热症状的考生,由考点安排在备用考场考试。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照顾保障,对农村和偏远地区考生加强兜底保障;对177名听力、肢体残障考生进行考试评估、提供合理考试便利,加强“一对一”跟踪服务。

  连日来,省内多地推出暖心护考服务。黄石、荆州等地调整机关事业单位上班时间,缓解高考考生赴考交通压力。武汉、黄石等地考生凭准考证可免费乘坐公交车。宜昌、鄂州等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心送考”服务。

  6月4日起,全省教育考试战线已进入24小时值班状态,高考各项工作准备就绪。(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梁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