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看长江之变】武汉:从“码头文化”到“文化码头”

2019-07-19 18:03:3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在文中作了修改)【急稿】【湖北】【看长江之变】武汉:从“码头文化”到“文化码头”

停靠在长江边的“知音号”游轮 供图 武汉朝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国际在线湖北报道(胡礼国):九省通衢的武汉因横跨东西的长江和连通南北的汉水而成为自古以来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南来北往的船只和商贾在这里集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到了明末清初,汉口已成为中部地区集散商货的著名码头。鸦片战争前,汉水口北岸有“二十里长街八码头”的称谓。清人曾用“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霄明”的诗句将之喻为“不夜港”。

  早在2000多年前,“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在汉阳发生,“知音文化”也在上千年的浸润下被武汉保留下来。生长在大江大湖边的武汉人,擅长和天南海北的人打交道、做生意,有很强的“江湖气”。因为码头文化的影响,武汉这座城市的“性格”给人感觉很“刚烈”,同时也带给这座城市敢打敢拼、积极进取的精神,正如随处可见的城市标语:武汉,每天不一样。时代在变,“知音文化”的内涵也在变。如今武汉外来人口居多,到2022年,武汉力争将吸引100万名大学生在这里落户。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逐渐形成一种兼容并包、多元开放的文化气质。

  如今,过去有形的码头已经不复存在,无形的“文化码头”正在形成。长江边的“知音号”游轮上,每晚都吸引着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沉浸体验一百年前大汉口码头的相聚别离,感受武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这里已经成为外地人来武汉必到景点。

  “知音号”是“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长江之变”活动湖北段的最后一站。据了解,“知音号”的主剧场是以20世纪初民生公司的江华轮为原型。这艘120米长的游轮也是一座“漂移的城市博物馆”,陈列着1000多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老物件。

(在文中作了修改)【急稿】【湖北】【看长江之变】武汉:从“码头文化”到“文化码头”

演员剧照 供图 武汉朝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知音号》是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由著名导演樊跃带领团队历时两年精心打磨而成。该剧以知音文化为灵魂,以大汉口长江文化为背景,故事取材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武汉。小人物和大人物的故事构成大汉口的世态众生相,亲情、友情、爱情浓缩在长江、码头和“知音号”这条漂移的船上。自2017年5月公演,该剧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已累计演出超过700场,接待综合游客约50万余人次,其中外地游客超过20万人次,接待外宾近3万人次,节假日外地游客人数甚至超过60%。

(在文中作了修改)【急稿】【湖北】【看长江之变】武汉:从“码头文化”到“文化码头”

演员剧照 供图 武汉朝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作为武汉这座创新之城的城市名片,“知音号”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知音号”推出戏剧IP和城市文化IP开发“双IP”战略。“知音号”出品的和利汽水已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上市;“知音号”艺术发展中心正式挂牌营业;此外,“壹九贰零”“知音婚典”等衍生品牌不断涌现。   

  现在,武汉长江两岸高楼拔地而起,江面货船如织,大武汉已不再是百年前那般空旷,当年被称为“不夜港”的码头也已被武汉新港取代,汉口江滩这片武汉码头文化发源地却依然寄托着当地人对长江的眷恋。“知音号”上,越来越多的人穿着旗袍、长衫而来,试图寻找当年的记忆;年轻人在顶层夹板向心爱的人求婚;老人带着儿孙上船,讲述自己乘船逃难的往事……码头文化的风云往事已经不再,属于“江湖”的武汉人依然习惯将文化寄托于码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从长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