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武汉大学海绵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夏军:系统治理 应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2018-06-25 15:05:0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苏喜茹|责编:孟慧

武汉大学海绵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夏军:系统治理 应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智慧海绵城市论坛现场 (摄影 张永良)

武汉大学海绵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夏军:系统治理 应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武汉大学海绵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夏军作演讲 (摄影 张永良)

  国际在线湖北消息:6月24日,第二届智慧海绵城市论坛在武汉圆满闭幕。论坛达到了什么效果?国际在线湖北频道对武汉大学海绵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夏军进行了专访,夏军以专家的视角解读了关于智慧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些问题。

  夏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资源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世界水理事会(WWC)常务理事、世界水资源智库(GTT)核心专家之一,为中国和国际的水文科学、水资源研究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国际在线湖北频道:当前,中国城市群发展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分别是什么?

  夏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2018年4月26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时来到湖北武汉市青山区,青山区近年来正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途经青山江滩,只见长江水面宽阔,沿岸绿树成荫,生态环境宜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江滩生态综合整治工作表示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生态城市发展的新理念,这对我国城市的生态和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科学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国务院2015年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意见的文件,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智慧海绵城市论坛,就是搭建一个国内“政、产、学、研、用”交流的平台,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通过实践,一步步厘清和解决问题,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中,水是其核心,应强调系统性科学思维的应用,综合考虑城市水循环的各个部分,系统治理城市已经发生的 “水体黑臭”、“河湖生态退化”等城市病等问题。

  其次,要因地制宜,考虑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地域特点,本地降雨径流的产生及雨水径流污染规律,形成试点地区的标准规范体系,使海绵城市建设有标准可依,有方法可循。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在于提高海绵系统监测的模型化、定量化水平,准确把控细节、评估效果。

  国际在线湖北频道:“海绵城市”的建设越来越紧迫,当初这个概念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夏军: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发展速度飞快,人口增长迅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内涝、水体黑臭、河湖退化等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水体黑臭的形成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暴雨形成初期雨水,淋洗冲刷了路面及其较多的生活垃圾和污染物质,形成水体的面源污染,久而久之淤泥堆积,湖泊河流堵塞,导致水体厌氧、发臭。

  上面所说的城市病不仅是中国所面对的挑战,也是未来2030年至2050年全球城市发展尤其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因为未来全球大约有70%至75%的人口居住在城镇,这对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的挑战。如何解决?可以借鉴国际上的一些成功案例,比如新加坡,国土面积只有710平方公里,单位面积人口密度达7000多人,新加坡对城市雨水管理与环境治理就做得很好,陆地以及楼层利用空间积雨加以利用,城市管网的水循环和排水系统设计科学、管理措施完善。

  中国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就是一条科学治理的途径。形象地说,海绵城市指城市的功能,需要具备像海绵一样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不仅缓解城市渍水,而且通过净化“释放”蓄存的水,来滋润城市的生态林草植被和河湖生态系统,让水循环利用更加充分。

  国际在线湖北频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夏军:我国不仅是南方也包括北方的部分城市暴雨洪水多,环境污染重,发展速度快,对水灾害和环境治理的要求也高,这些矛盾冲突的焦点必须加以解决。

  由于城市建设与发展已经不是单纯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思维,科学、合理地规划海绵城市建设。通常说海绵城市建设的“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就是一个系统思维。比如武汉市2016年发生的“城市看海”问题,就应该把城市内涝与城区低环境影响开发建设(LID)、与城市河网排水系统以及长江、汉江的外江水文水环境联系在一起,对城市水问题进行整体规划、综合治理,观测和认识城市“水量~水质~水生态”变化与城市建设的互联互动规律。

  另外,海绵城市建设要有风险意识,有一个时间、空间和对象的立体化的考量,聪明地应对问题,这才是智慧城市的意义所在。例如,城市都有一定的抵御水灾害的能力,但不能超出风险范围。所以要通过划出易涝的风险区,实行提前预警,找到城市暴雨洪水的成因,最大程度地减少“城市看海”现象的发生。

  国际在线湖北频道:由于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多个学科及管理部门,而我国各个城市差异较大,要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请您以武汉为例,谈谈这个思路。

  夏军:要因地制宜开展技术、相关参数本地化研究,进一步完善建设指南,解决不同地域特点可能出现设计和参数选取的“水土不服”等问题,避免海绵设施与实际情况脱节。城建部门、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应该联合行动,有的放矢,采取科学的思维和态度,通过系统论的方法,分期、分批解决问题。

  各地城市的气候、地质结构和水文环境不一样,所适用的标准和措施也不可能一样。比如武汉市,在海绵试点启动之初只有部颁指南,没有本地标准或指南,缺少可借鉴案例。所以,武汉首先要在部颁指南指导下,结合本地情况建立一套适用和有本地特色的标准规范体系;还要加强海绵建设应用基础和科学技术的研发,建立适用于本地的海绵城市建设成套技术体系,在消化吸引国外建设先进技术与经验的过程中,避免“依葫芦画瓢”。

  国际在线湖北频道:2015年4月,武汉市获首批(16个)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经过三年的改造和治理,武汉试点有哪些成效?

  夏军: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经过三年建设改造,目前武汉市青山、汉阳四新试点区内计划的288个项目已基本完工,建设面积58.5平方公里,初步实现了海绵体“呼吸吐纳”的功能。目前,武汉市青山港、东湖港等黑臭水体、水质得到改善。2017年8月24日5:00至6:30,武汉市突降暴雨,雨量达113.5mm(超百年一遇),当天,经拉网式排查,已完工试点项目上未出现长时间渍水。

  总体来看,武汉海绵城市试点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市民生活舒适度得到提高,试点成效已经显现,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初步形成,受益人口已超过30万。(文 程华 通讯员 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