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襄阳加快开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赛道
2024-05-02 17:36:2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胡礼国责编:蒋硕

  近年来,襄阳市持续推动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度应用场景落地,抢占智能网联汽车制高点,加快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布局,全力推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

  打基础——构建中心城区全域覆盖的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在东津云谷车联网运营中心,运行数据已具备总览、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日均接入数据量超2.2亿条。“该平台是襄阳市构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点—线—面—网’全域覆盖的中的‘网’。”据襄阳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晓辉介绍,为支持本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襄阳建成了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性试车场(“点”),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线”),实现中心城区道路车联网基础设施全覆盖(“面”),建成东津云谷车联网运营中心和车联网平台(“网”),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企业开展“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开发、功能验证和示范运用及商业化探索。

襄阳加快开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赛道_fororder_图片4

东津云谷车联网运营中心 供图 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此外,襄阳市还实施“人工智能红绿灯系统”,重点主干道有效提升路口整体通行效率15%以上。2023年,襄阳荣获“2023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出行大奖。

襄阳荣获“2023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 供图 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跑”,离不开政策支持。2018年,襄阳在全省首发《襄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定(试行)》,2023年11月《襄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修订完成,支持相关企业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向示范应用、示范运营拓展,积极探索可盈利、可持续的商业模式。2024年4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指导下,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正式向汉江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批复5905-5925MHz车联网直连通信频率使用许可函,标志着襄阳市可正式开展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频率试验,为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持续赋能。

  拓场景——不断拓展牵引产业发展的应用场景 推动多场景商业化示范应用

  打造全链条的智慧物流应用场景。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了5G全连接工厂,形成了“车—路—网—云”的智慧生产物流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了自动驾驶干线物流—城市配送—末端配送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智能网联末端无人配送车 供图 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打造高效协同的智慧公交应用场景。依托襄阳在新能源公交车领域的制造优势,东风襄旅、襄阳腾龙汽车自主开发了智能网联公交车,选取了9路公交线、投入31台智能网联公交车开展智慧公交示范运营。通过车联网车路协同系统配合,2023年,这31台公交车累计发生事故比2022年同期下降42.5%,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智能网联公交车 供图 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打造精细化作业的智慧环卫应用场景。襄阳创新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东风股份联合襄阳高洁城市环境服务公司共同组建无人环卫运营公司,对外提供无人环卫产品和运营服务。如今在高新区60公里测试道路上,已实现无人环卫车对道路的清扫作业。

智能网联清扫车 供图 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打造一站式服务的智慧出行应用场景。襄阳市开发并上线了“智行襄阳APP”,具备了集“路线规划、车位预约、场内导航、自动泊车、有序充电、离场支付”等一站式智慧出行服务,有效提升用户的出行便利性和停车效率。

  育产业——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和车联网产业园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集聚

  襄阳市依托高新区在整车、核心零部件和检验检测领域的优势,围绕“襄阳科技城”“智能网联汽车科创小镇”等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加快传统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转型;依托东津新区在汽车电子、云计算领域的优势,围绕东津云谷智慧园区等规划建设车联网产业园,打造车联网及大数据运营中心,重点培育壮大车联网通信设备,大数据、云计算、高精度地图、系统运维等云端—网端—图端产品和服务。

  襄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襄阳将以打造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深度应用城市为目标,加快推动中心城区范围内500多个全息路口建设,完善架构统一、业务互通的城市级服务管理平台,加快提升车载终端装配率,重点推动智慧物流、智慧环卫、智慧出租、智慧出行、智慧园区等应用场景规模化应用,支持市场主体联合相关单位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创新平台和全流程、全链条测试服务平台,支撑襄阳市“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化发展,助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文 杜元 李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