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武汉江夏:高峰村 攀高峰
2023-05-29 16:20:3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天刚亮,尹洪安已经在蔬菜大棚里忙碌起来。棚内,一片翠绿映入眼帘,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挂满枝头,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尹洪安是武汉市江夏区山坡街高峰村特色蔬菜产业基地聘请的技术人员,他来自“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有10多年的从业经验,深谙种菜之道。“综合考虑土壤、温度、雨水等多方面的因素,这里很适宜种蔬菜。”尹洪安说。

武汉江夏:高峰村 攀高峰_fororder_图片16

鸟瞰高峰村 供图 江夏区委宣传部

  高峰村位于江夏区南部,地处天子山脚下,紧邻梁子湖畔,属革命老区。全村12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湾,373户,1115人,辖区总面积5.32平方公里。

  高峰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2003年,高峰村引进第一家企业——武汉法雅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高峰村创建了高峰和瑞秸秆专业合作社。之后,高峰村又陆续引进了张桥湖生态农业园、高峰生态农业园、武汉绿孚生物有限公司、武汉欣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经过多年发展,高峰村由贫困村变成了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不足1000元到近2.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多万元,曾获得省级生态村、武汉市村“十佳”党组织、江夏区“基层党组织十面红旗”等荣誉。

  脱贫了,村民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还想把日子过得更红火,把村子建得更美丽。“实现村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这是村民的期盼,也是村干部工作的动力。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第一要务。然而,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高峰村党支部书记余良忠坦言也走过弯路:“去年,我们在村里种了一批朝天椒,但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带来灾难性的损失,算是白种了。”

高峰村建设的蔬菜大棚 供图 江夏区委宣传部

  “现在建的蔬菜大棚,是始于对新农业的思考和产业的研究。”余良忠说,经过多方考察,他们发现城市居民对特色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的需求增加,而武汉市场上反季节蔬菜大部分来自河南、山东、河北等省份,运输距离远,价格高。“建设蔬菜大棚,能为武汉市及周边城市提供绿色、优质的反季节蔬菜,而且运输距离短、中间环节少,保证了菜品的新鲜度。”余良忠表示。

  余良忠和村委干部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山坡街、江夏区财政局驻高峰村工作队和全体村民的支持。2022年11月,通过土地流转,投资300多万元的高峰村特色蔬菜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建成,12月正式投产,占地面积40亩,建成温室蔬菜大棚11个。

  有了大棚,种什么?怎么种?这些问题在余良忠和村委干部心中早就已经有了答案。“经过前期市场调研,我们确定以市场紧缺而畅销的品种为主,先期种植黄瓜、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后续再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余良忠介绍说,“不光种苗是从山东寿光引进的,我们还从寿光请来了技术人员。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吊绳……给我们全程指导。”种植这些蔬菜,技术员们花了不少心思,“它们‘喝’的是深井水,除虫也不使用任何农药,每批次都要做食品安全检测。”余良忠说。

  经过科学种管,目前高峰村特色蔬菜产业基地喜获丰收,已陆续采摘出售,收获青黄瓜2万余斤、水果黄瓜4万余斤、辣椒2.5万余斤,西红柿也将陆续上市,预计产值20多万元,并先后与美泰乐中央厨房、77生鲜超市等建立了直采直供合作关系。

技术人员为高峰村蔬菜种植“把脉” 供图 江夏区委宣传部

  为使基地生产的蔬菜打开新销路,提高经济效益,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5月24日,高峰村与江夏区九全嘉国际广场发到家超市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从生产到销售无缝连接。签约之前,超市负责人多次到村里走访,考察蔬菜品种、生长环境等,并在品质、价格、新鲜度上作对比。“对方表示蔬菜新鲜、安全,在市面上很受欢迎,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余良忠介绍。

  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家门口挣钱。“除除草、浇浇地,干点杂活,我一天能挣100多元。”村民熊玉英笑着说。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调研蔬菜市场需求及供应,扩大规模、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产出和经济效益,奋力攀登产业高峰,集研学、采摘为一体,配套乡村休闲游,进一步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对于高峰村的未来,余良忠和村委干部信心满满。(文 熊利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