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宜昌加快推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023-04-11 10:12:58来源:三峡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宜昌加快推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逐“绿”新赛道 澎湃新动能

宜昌加快推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01

图为全球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在宜昌首航。 三峡日报通讯员 宋金戈 摄

  暮春时节,夷陵区樟村坪镇羊角山村绿意盎然。

  山间石壁上,一股清泉倾泻而下,在山间流淌。不远处,三宁矿业挑水河磷矿896工区掩映在葱茏的“林海”之中。

  这里是“黄柏源”,是一片“绿水”与“磷山”共筑的绿水青山。

  从这里开始,黄柏河开始了162公里的流淌之旅,在哺育200多万宜昌人民的同时,释放着澎湃的绿电。

  从这里起步,每年近百万吨磷矿石供应本土企业,在培育宜昌化工产业优势的同时,增添了宜昌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的底气。

  随着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新征程的开启,如何让“水”与“山”的对话延续,让宜昌更好竞逐新赛道,加快推进产业向“绿”而行?

  近日,记者循着河流淌过的足迹、矿石的演化路径,触摸这座城市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加速转化、不断做绿产业的探索实践。

  千亿千瓦时水电构筑绿色引擎

  4月10日,黄柏河玄庙观水库波光粼粼。

  从“黄柏源”淌出的涓涓细流,在这里汇聚成总库容4215万立方米的水库,在水轮机的演绎下,每年迸发1998.5万千瓦时绿电。

  负责电站运营的宜昌宜能水电有限责任公司裴本林介绍,在黄柏河下游,还有3座水库、4座电站。“这意味着从玄庙观水库流向长江的水,还将发电4次!”

  不止于此,河水汇入葛洲坝库区后,又将与已在三峡水电站完成发电的长江之水一道,在葛洲坝电厂完成最后一次发电。

  市水利和湖泊局负责人介绍,全市目前水电总装机2822万千瓦,占全国水电装机的7.6%。2020年,宜昌总发电量达1437亿千瓦时,几乎以一城之力向外输送了全国近10%的水电清洁能源。

  2022年尽管遭遇罕见旱情,全市水力发电总量依然突破千亿大关,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064亿吨,减少二氧化碳8380亿吨。

  然而,对于水能的利用,宜昌并未停步。在崇山峻岭中,459座小水电站高速运转,将源源不断的水能转换成绿色电能。

  近三年来,全市累计创建117座绿色水电示范电站,占全省创建总量的八分之一。

  继续放大优势,宜昌加快布局抽水蓄能产业。

  目前,全市共有7个抽水蓄能电站被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规划装机规模位列中部地区第一。长阳清江、远安宝华寺抽水蓄能电站已开工建设。

  由此,水电构筑的绿色引擎将更加强劲。

  千亿级产业孕育绿色动能

  4月10日,位于樟村坪镇董家河村三宁矿业挑水河磷矿896工区里,开采、选矿、深加工一体化等作业正有序进行。

  “这些采自百米矿井下的磷矿石,将全部供应给三宁公司,用以发展化工产业。”挑水河磷矿矿长肖红星介绍。

  有了充沛的资源保障,三宁公司正着力打造“磷矿—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的完整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链。

  将镜头从一个企业的产业探索切换至一座城市的产业版图,一条从绿色化工一直延向新能源电池材料的产业链正在加快形成。

  近年来,宜昌依托资源和磷化工产业基础,在巩固传统化工优势的同时,全力抢占新能源电池产业新赛道,实现裂变升级。

  从2021年正式引入宁德时代斥资320亿元重仓宜昌,到2022年年中,楚能新能源600亿元投资宜昌,再到2022年底,欣旺达、东风公司投资120亿元,在宜布局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优质新能源企业的落子布局,为宜昌产业发展注入更多“绿意”。

  据《宜昌市新能源电池材料“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宜昌市预计磷酸铁锂电池产能达到200GWh,占全国市场需求的三成以上,配套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产能90万吨,占全国市场60%以上。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千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继续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推进上下游产业结群成链落地,推动宜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生态链实现闭环发展。”

  新能源船舶释放绿色潜力

  当“水流”释放的“绿电”与“石破”造就的“新能源电池”相遇,又会绽放怎样的产业之绿?

  4月10日下午,枝江汉口盛懋船业有限公司里,一艘即将交付的绿色智能船舶给出了答案。

  企业总经理屈扬表示,正在建造的是湖北港口集团的汉江120TEU(标箱)纯电动集装箱船,该船舶也是省内汉江流域建造的首艘纯电动集散两用船。预计今年7月实现完工。

  这正是宜昌为持续把“链”做长、把“产”做绿所作的探索。

  近年来,宜昌市抢抓“电化长江”机遇,加速构建绿色智能船舶千亿级产业链,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迭代升级。

  2022年3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宜昌造”——全球载电量最大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在秭归成功首航。

  负责运营“长江三峡1”的宜昌城发集团统计,通航一年来,单船接待游客达13万人,总用电超90万千瓦时,对比同型常规燃油动力船舶,相当于减少700余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宜昌市港航建设维护中心介绍,2022年,宜昌新建船舶125艘、36万总吨。其中新能源船舶28艘,占湖北省新建新能源船舶总数的56%。船舶产业的“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攀升。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长江流域零碳环保产业投入力度,加快新能源船舶的技术研发,多方位拓展新能源船舶应用场景,推动宜昌加速构建水上绿色交通新格局。

  随着绿色潜力不断释放,必将驱动宜昌产业更加绿意盎然。(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雷鹏程 谭强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