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无到有,从弱到优,从家用电到动力电——荆楚农村电网“三级跳”
2020年5月9日,国网黄冈供电公司电力工人在30多米高的铁塔上架线作业,为老区农业发展提供稳定电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鸿 通讯员 胡斌 丰俊 摄)
农村现代化,电力要先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湖北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农村电网进行了持续建设。
农村电网从无到有,从弱到优,从家用电到动力电,见证了荆楚乡村一步步告别缺电、奔向小康幸福之路的历程。
八年攻坚
湖北“无电户”清零
湖北的电力工业在全国起步较早,武汉是全国最早创办电业和使用电灯的城市之一。但直到1949年末,全省发电设备总容量仍仅有4.15万千瓦,年发电量0.85亿千瓦时。那时,在农村,农民不知电为何物者比比皆是。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电网逐渐铺开,但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在距利川市区约90公里的建南供电所,今年59岁的配网班班长向超还记得,1991年,供电所辖区内50多个村,仅有30多个通了电,约有三分之一的村民是无电户。“那时地处大山里的村庄通的是220伏家用电,一旦停电,何时能恢复是没准的。”
自1998年至2010年底,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湖北省先后实施了农网一二期改造工程、县城电网改造工程、“户户通电”工程、中西部农村电网完善工程等,共投资260多亿元用于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历经8年攻坚,到2006年10月,全省“户户通电”工程提前全面竣工,4.2万“无电户”用上了电。
正是在这一年,建南供电所辖区内50多个村做到了户户通电。“大山里村民居住非常分散,有时为了给一户人家通电,要立30多根电线杆。山里当时又不通公路,工程队经常要人抬肩扛才能完成架线任务。”向超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湖北农网建设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农网年均投资由“十一五”时期的34.04亿元提高到“十二五”时期的44.3亿元,累计投资总额达到347.3亿元,与“十五”末期相比,相当于再造了2个农村电网。
在为乡村通电的同时,湖北省也在努力降低农民用电成本。2002年底,湖北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价。据当时测算,农村电价比同价前平均每千瓦时下降0.1元左右,每年减轻农民负担7亿元左右。这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用电量快速增长,更多家用电器走进农户。
上世纪90年代,建南供电所辖区内约8万村民年用电量约200万千瓦时,此后逐年增加,现在年用电量达到2000多万千瓦时。
五年提升
农户电灯不再“忽闪”
户户通电只是解决了有无问题,农村电网还比较薄弱。
武汉市黄陂区蔡店街道姚家山村,曾是新四军第五师驻扎地,被称为“武汉抗战第一村”。“上世纪80年代村里才有了电灯。以前电压不稳,经常停电。”村里的客香隆农家乐老板姚承乾说,村里产业难发展,村民们只能外出打工谋生。
在2015年前,这样的苦恼在全省并不鲜见。2014年上半年湖北省供电投诉位居全国前列,供电卡口和低电压问题突出,部分乡镇在用电高峰期间甚至连电扇都转不起来。至2014年底,湖北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平摊到每一户年平均停电时间要比全国平均水平多8.7个小时。
“电亮山乡”才是振兴之路。2015年3月8日,省政府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约定自2015年到2020年,共同投资600亿元支持全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2015年,湖北省全年投入农网改造资金195亿元,投资力度全国第一。投资拉动效果非常明显,2015年湖北农村电网用电量达到892亿千瓦时,低电压台区的比例由2013年最严重时的25%降低到1.1%。2016年一季度,湖北省农村电网售电量186.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2%,高出城市电网3.34个百分点。
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单位,国网湖北电力勇挑重担,2万余名电力建设者,夏斗酷暑、冬战严寒,排除万难,在5年里完成4664个小城镇(中心村)及2.19 万个村的电网改造、建设,村村通了动力电,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300万。
2019年,湖北提前一年完成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目标。全省农网变得“身强体健”,到2019年底,全省10千伏配变容量由2015年的2484万千伏安增加到3721万千伏安,增长近50%,全省年停电时间下降61%,年电压不合格时间下降82%。
村里用电不愁了,村民有新想法了。也是在2019年,姚承乾回到家乡开起了农家乐。“如今村里发展旅游业,游客不少,开农家乐一年收入比在外打工多。”现在天气渐渐热了,农家乐包房里6台空调全开,不用担心电压不稳。
如今,姚家山村用电量达到了10万千瓦时。
农网更“聪明”
可用手机远程干农活
新一轮农网改造让村村通了动力电,农业生产效率大提升。
据统计,全省农村3.45万眼机井(泵站)通电后,受益农田1000余万亩,每年可减少农民灌溉燃油支出1.34亿元。
如今的荆楚乡村,电气化种养、电烘干、电炒茶、全电民宿等新鲜事物越来越多。
恩施市白杨坪镇麂子渡村慧兴特种养殖公司,年出栏肉食鸡4万余只。村里通了动力电后,公司给鸡舍装上了自动恒温设备。“根据温度变化,屋顶的洒水设备可以自动启动保持恒温,再不担心夏天热死鸡了。”公司经理杨兴说。
不仅如此,农村电网也开始用上了信息化技术。在潜江市熊口农场,虾农打开手机上的“农村养殖排灌电气化应用”APP,宅在家中便获取了自家虾塘水位、水温等信息,并通过手机远程控制虾塘智能抽排水,这是潜江创建全国乡村电气化示范县的最新成果。
农网改造,筑牢了“两不愁三保障”电力基础保障,让脱贫攻坚添了动力。自2016年启动“国网阳光扶贫行动”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累计在湖北“三县一区”(长阳、巴东、秭归和神农架林区)先后投资6.09亿元,建成并捐赠6座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和236个村级光伏电站。截至2020年底,累计发电2.52亿千瓦时;累计收益2.27亿元,累计分配1.82亿元,惠及脱贫户11.79万户、脱贫人口35.01万人。
而在全省范围内,2015年以来,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5646个,总装机122.77万千瓦,累计发电40多亿千瓦时,总收益30多亿元,惠及26.75万户脱贫户、80.34万脱贫人口,一片片光伏板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农村电网的发展仍未停步。今年,国网湖北电力将安排农网投资60亿元,大力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城乡供电服务一体化、均等化,进一步聚焦乡村用能电气化,在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民生活等领域大力推广电能替代,积极推动农村用能转型升级,赋能乡村振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一苇 通讯员 龙群 邹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