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武汉全力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建设
2021-02-07 11:03:01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胡礼国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武汉城市圈1小时通勤、长江中游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武汉全力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建设

  2月5日,武汉市交通运输局通报,交通运输部日前下发通知,正式批准武汉等34家单位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

  武汉市高度重视交通强国建设工作。《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将“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城市”列为当前及以后武汉交通运输工作目标指引。

  目前,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已编制完成《交通强国建设武汉市试点实施方案(初稿)》(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全域公交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多方协同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构建、城市智慧交通车路协同创新应用等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任务。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将着力构建武汉城市圈1小时通勤、长江中游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综合交通网,加快建设航空客货双枢纽、铁路综合节点性枢纽、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力争用1年到2年时间取得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用3年到5年时间取得相对完善的系统性成果。

  构建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

  力争“十四五”期间国际航点达到80个

  2月4日,满载400余吨液晶显示器、隔离衣、手术衣等物资的X8015次列车驶往德国杜伊斯堡,这是武汉吴家山站2021年春运以来开出的第5趟中欧班列。

  2月3日,南航CZ8001航班搭载36.2吨货物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起飞,前往加拿大多伦多,这是南航在汉执飞的第四条“客改货”洲际航线。

  “2019年武汉天河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线共63条,国际及地区航线覆盖范围更广阔。武汉港口发展基础优良,湖北省8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和80%的集装箱运输通过武汉港实现。中欧班列(武汉)直达欧洲腹地,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武汉已基本形成航空、水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国际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具备试点内陆开放型国际综合运输大通道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条件。

  《方案》提出,通过1年到2年时间,武汉天河、鄂州花湖两大机场实现运营合作对接。建设中部地区枢纽港,实施水铁联运二期工程,实现新增120万标箱运输能力。通过3年到5年时间,天河机场通航城市达220个,国际航点达80个。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00万标箱。武汉铁路国际运输通道开通20条路线,辐射50个国家。

  推进全域公交一体化建设

  让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出行首选

  2021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武汉将加快建设地铁11号线东段二期、12号线、19号线等续建工程,开工5号线二期、16号线二期、21号线二期,确保开通5号线、6号线二期、16号线,力争通车总里程435公里。

  多年来,武汉一直坚持公交优先,加快主城联网、新城通达的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推进公共交通零距离换乘,加快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慢行交通为补充”的超大城市高水平公共交通体系。

  “武汉‘公交都市’建设卓有成效,网络规模逐年扩大、体系逐渐完善、服务品质逐步提升,具备试点全域公交一体化和公交优先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条件。”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试点全域公交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任务,将打造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政策完备的公交优先发展环境,让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方案》提出,未来1年到2年内,武汉城市公交优先和公交一体化工作稳步推进,发展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健全。通过3年到5年时间,城市公交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公交优先战略进一步落实,基本实现城市公交一体化全覆盖,全市域公交一体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梳理完善战疫期间经验做法

  构建多方协同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疫情期间,武汉市运输企业动员1800余台公交车、250台大巴、6000台出租车、近2万台货车投入生命救治战、疫情阻隔战和物资保障战。

  “我们打造了国际航空应急网,紧急运输物资及滞留人员;打造了公路运输应急网,保障物资快速集中转运;打造了全国铁路应急网,保障国内远程物资快速抵汉;打造了水路运输应急网,确保城市生产物资不断档。”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疫情期间的实践表明,构建多方协同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武汉条件完备。

  该负责人说,围绕交通强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目标,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将全面总结应对疫情应急物流保障工作经验,补齐发展短板,统筹规划应急物流设施网络,加快全市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应急物流自动化、无人化发展。

  《方案》提出,通过1年到2年时间,建立健全应急物流企业和设施两张清单,以“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三级城市配送网络初步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急)基本建成。通过3年到5年时间,应急物资配送能力覆盖武汉全域;应急物流平台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应急物流数字化决策能力显著提升;无接触配送全面普及推广。

  构建智慧交通大脑

  确立武汉总体水平国内领先

  2021年初,我国首个自动驾驶主题景区——武汉龙灵山自动驾驶主题景区正式对公众开放。景区内,自动驾驶穿梭巴士、自动驾驶出租车等七大类19辆自动驾驶车辆往来穿梭,让公众近距离感受智慧交通带来的便捷。

  近年来,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武汉正着力构建全市智慧交通大脑,以“全面感知”“整合共享”“管理精细”为核心,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技术,推动武汉智慧交通数字化基础设施与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实现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交通决策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出行服务品质全面提升,“确立武汉智慧交通总体国内领先水平。”

  《方案》提出,通过1年到2年时间,完成示范应用场景的功能设计、车企导入、车辆对接和示范应用,落地典型的智能交通测试示范运营场景。通过3年到5年时间,建成70公里以上基于5G车路协同和城市操作系统平台的智能交通试点工程。依托车路协同技术,推进形成2项地方标准或规范,完成5项专利和10份软件著作权申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 通讯员 吕作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