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襄阳市水利和湖泊局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襄阳市防汛抗旱工作相关情况。

新闻通气会现场 摄影 李旭晖
今年以来,襄阳市旱情形势严峻复杂,盛夏高温期、用水高峰期、降水锐减期“三期”叠加,抗旱保供压力巨大;局地“坨子雨”多发强发,降雨落区高度重叠,局部洪涝灾害仍有发生;汉江秋汛来势迅猛,洪水频次之密、行洪时间之长、水位超设防时间之久均为历史罕见。
面对严峻复杂的汛情旱情,襄阳市水利和湖泊局根据气象部门的中长期预报,综合研判年度气候形势,提前开展水源储备工作,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抗旱减灾压舱石作用。在今年2月抗旱之前,水库蓄水总量达到14.1亿立方米,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干旱储备宝贵的抗旱水源,牢牢把握防汛抗旱主动权。同时将防御责任细化落实,1154座水库、21段3级以上堤防、9座大中型电站、984个山洪防治村,共计5699名防汛责任人全部到位,形成责任明确、任务清晰的防汛工作格局。
襄阳市水利和湖泊局还统筹建设了前端感知站点建设和后端智慧水利平台,将全市2090处雨量站、1624处水位站、120处流量站和1334处视频图像站与水旱灾害风险管控对象进行关联,实现雨水工情监测感知实时化。在今年汉江秋汛首轮洪峰中,预报襄阳站洪峰水位和出现时间误差仅0.04米和1小时,为沿江各地防范应对赢得了宝贵的窗口时间。
接下来襄阳市水利部门将系统复盘防汛应对全过程,深入梳理抗旱防汛工作中各个环节的经验做法与薄弱之处,切实将防汛实践经验转化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长效机制。同时抢抓“十五五”项目谋划机遇,加快实施“长藤结瓜”现代水利设施建设,补齐水旱灾害防御短板,构建更具韧性的现代水网,为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文 杜元 王浩 王诗琪)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