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网络安全知识,品网络安全咖啡。9月12日下午,湖北襄阳“互联网普法进社区”第二场活动走进襄城区闸口社区,志愿者化身“出题官”,与社区居民现场互动。大家在浓郁的咖啡香气中,踊跃参与知识问答并聆听了网络普法讲座,让网络安全知识“飞入”千家万户。
社区居民踊跃参与网络安全知识问答 摄影 吴桐
“小张在社交平台发布他人隐私照片,违反了哪部法律?”在志愿者的引导和讲解下,62岁的王大妈对《民法典》《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点有了一定了解。答题完毕,她在社区开办的“口口留襄”咖啡屋领取了一杯“网络安全”咖啡。
来自湖北泓岘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张庭轩为居民重点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他以地域歧视为例,指出网络上的恶意丑化行为同样可能涉嫌违法,并强调账号信息、播放量、评论等原始数据均可作为证据,提醒居民网上谨言慎行,学会依法维权。此外,张庭轩还结合闸口社区实际情况,专门针对养老诈骗、网络游戏充值等常见骗局进行了深入讲解。
“远离电诈重在防!”庞公派出所社区民警黄飞则结合真实案例提醒居民提高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他透露,2024年,仅庞公街道电诈涉案金额就接近1000万元。居民在生活中应提高警惕,不泄露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不随便参与扫码送礼品等活动。“大家可以在手机上安装反诈APP,主动防御电信网络诈骗!”
活动吸引了大量居民积极参与。现场设置了答题领取咖啡和宣传帆布包等环节,改变了以往单向宣传的模式,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和知识吸收效果。“居民每答一题就能巩固一个知识点,这种答题互动的方式,扩大了宣传的实效,才能真正让网络安全知识入脑入心。”襄阳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普法进社区”活动还将陆续在襄州等社区开展,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营造了文明上网、安全用网的良好氛围。(文 杜元 张乐昕 吴桐 邓雪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