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10时47分,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北货运区呈现一派繁忙景象。300箱重达4800公斤的印度青蟹完成装车,即将发往上海。在另一边的出港区,一批出口芝加哥的联想手机正在传送带上过检。
这是“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在花湖国际机场看到的一幕。这些场景每天都在这个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上演,见证着鄂州这座曾以钢为媒的湖北最小地级市的历史性蜕变。
作为湖北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重要支点,鄂州市临空经济区以花湖国际机场为核心,加速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型经济生态。
花湖国际机场累计吞吐量突破200万吨
登上机场综合楼高处,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的全景尽收眼底,工字形的转运中心盘踞其中,两条远距跑道如巨龙伸展。
这座崛起的空港正在改写中国内陆的开放格局。截至8月24日,花湖国际机场累计开通货运航线104条,其中国内货运航线59条,国际/地区货运航线45条。机场枢纽货量92.4万吨,其中航空货邮吞吐量73万吨(国际货邮吞吐量32.08万吨),卡车航班货量19.23万吨。
开航三年以来,花湖国际机场累计执行货运航班超6万架次,累计货邮吞吐量突破200万吨。
花湖国际机场周围环绕着7大深水港、4条快速路、2条高速路、6条高铁线。1.5小时飞行圈可覆盖中国90%的经济总量、80%的人口和五大国家级城市群。
花湖国际机场的发展让“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从田间到餐桌”的航空物流已成为常态。与此同时,机场枢纽功能持续释放“磁吸力”,带动临空产业加速崛起。截至7月,鄂州市临空经济区累计引进签约亿元以上临空产业项目288个。
印度青蟹最快2小时通关
紧邻机场东跑道停机坪,是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北货运区公共国际货站,这座高效运转的“超级货物中转站”,总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2.265万平方米。
8月26日早上8时,一架从印度飞来的青蟹全货机在花湖国际机场降落。10时30分,经过卸货、提库、查验等流程,这些青蟹已经来到花湖机场北货运区公共国际货站出港口的月台,正装车发往上海、深圳等地。
“对于一些进口的青蟹、龙虾等需要时效保障的生鲜货物,尤其是从东南亚来的航班,我们基本实现在航班抵达两小时内就可以完成货物提离。从落地到客户餐桌,最快只需半天时间。”鄂州空港货运有限公司货站管理部负责人刘晨璐介绍。
截至2025年6月启用一周年,北货站已累计保障航班超4500架次,货邮吞吐量突破16万吨,单日进出港峰值达1042吨。
北货站有公共国际货站、海关指定监管场地、保税物流中心(B型)、海关集中查验中心等多项功能,规划年货邮吞吐量达10万吨,能处理从国际普货到危险品、冷冻冷藏、贵重物品乃至活体动物等各类特种货物。
货站深度对接武汉海关系统,出口货物能实现“自动运抵、秒级放行”;针对进口生鲜产品还开辟了“极速通道”,支持运输途中预清关,极大提升了通关效率。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首创的“空空中转”模式,将国际转国际货物的通关转运时间缩短至5小时,较传统模式提升60%。
“拎包创业”的全球贸易新平台
8月26日,在跨境电商产业园内,来自巴基斯坦的洋主播阿布正在TikTok直播间用流畅的英语向北美消费者介绍无人机。
他身旁,助播和运营人员紧盯着后台不断跳动的订单数据。这款产自广东的无人机,如今正通过鄂州的直播间和旁边的花湖机场,“飞”往地球另一端。
“园区刚开园阿布就来应聘了,现在已是全职主播,每天单无人机就能卖出4000美元。”园区负责人毕微介绍道。
这种成功故事在园区内并非个例。来自武汉的钱岭和张磊今年5月初到鄂州时还是跨境电商“门外汉”;两个月不到,团队已壮大至15人,销售额突破20万美元,海外仓已落地美国,筹建的独立站剑指欧洲、澳洲和非洲。
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我们招商速度快,主要原因就是政策出台快、兑现快。”毕微介绍。
在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后,园区当月就发布了跨境电商支持政策12条,覆盖企业自建独立站、海外营销推广、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
园区的培训服务“包教包会还倒贴”。“我们从0到1培育小白,从刷机、开店、上架、投流,到发货,全免费。目前已培训600多名学员,包括西藏、浙江、上海、江西等地学员,还有巴基斯坦等海外学员慕名而来。”毕微表示,“同类培训在华南市场价1万至2万元,我们这里全免费,结业后还提供月租200元的工位。”
贴身服务贯穿企业全周期:注册办理、海关资质、跨境电商备案全部免费;共享直播间、选品中心、会议室“随到随用”;甚至连货代比价、仓位协调,园区都出面帮企业“砍成本”。
优质服务和强大供应链吸引了湖北机场集团航空供应链、亿玛科技、半岛等众多重点企业入驻。自今年4月30日正式运营以来,该产业园已累计接待来访3371人次,洽谈企业超600家,成功注册签约企业258家,其中62家重点企业已正式入驻。累计举办跨境电商培训、产业带对接等活动12场次,贸易额超3.1亿美元,产业生态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随着花湖国际机场超级运力的持续释放,临空产业“磁吸力”不断增强,“枢纽流量”正加速转化为“经济增量”。鄂州这座曾经以钢为媒的城市,正在全球贸易的链条上加速奔跑,书写着属于中国的开放新故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芳婷 冯袁玥 极目新闻记者 张盼 荆楚网记者 丁玥)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