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在黄石市华新玻璃有限公司新建变电站施工现场,国网黄石供电公司首次应用自主研发的GIS智能装拆装备施工。只见装备前侧夹持装置精准抓起110千伏GIS部件,后侧折叠式蜘蛛车支腿支撑机身,在激光与视觉引导下,不到5分钟即完成部件精准对接,全程平稳无磕碰。
GIS智能装拆装备施工现场 摄影 曹祥魁
据了解,GIS也叫气体绝缘开关设备,具备体积小、可靠性高、维护量少等特点,是关乎变电站安全可靠的关键设备。传统安装方式依赖人工配合航吊,存在效率低、易损伤设备等问题,而此次新装备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安装效率并消除了安全隐患。
“以前装这么一组GIS部件,得4个人配合航吊,还得反复调整对位,稍不注意就可能碰坏设备密封面,最少要1小时才能完成。现在有了这台装备,2个人操作遥控器,半小时就能搞定3组,效率直接翻了3倍!”现场项目经理蒋乐指着装备上的伺服驱动系统介绍,“它能实现6自由度高精度运动,对接误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彻底解决了传统施工‘人扛肩挑、航吊难控’的痛点。”
电力工人操作GIS智能装拆装备 摄影 曹祥魁
作为该装备的发明人,国网黄石供电公司变电运检分公司发明达人刘斌补充道:“这套装备最核心的就是‘智能自动夹持’和‘精准引导’技术。以前人工对位时,航吊晃动、用力不均很容易损伤设备,现在装备能自动适配不同规格的GIS部件,‘激光定位+视觉识别’双重保障,不仅实现‘零设备损伤’,还杜绝了高空作业、重物搬运带来的人身安全风险,真正把‘拼体力’变成了‘拼科技’。”
如今,这台GIS智能装拆装备已成为电力施工领域的“精准能手”,可覆盖110千伏至220千伏GIS设备的拆装、对位、调试等关键环节。以黄石华新玻璃有限公司新建变电站项目为例,有了该装备加持,原本预计7天的GIS安装工期缩短至2天,施工效率提升71%,且全程实现“零安全隐患、零设备损耗”,为企业新站早日投运争取了宝贵时间。
“不止新建变电站,未来在老旧变电站改造、GIS设备更换等场景,这台装备都能大显身手。”刘斌说,目前该装备已申请10项国家专利,后续还将优化适配更小空间的作业模式,让“数智化施工”覆盖更多电力基建场景。
近年来,国网黄石供电公司持续推进电力施工技术革新,除GIS智能装拆装备外,还研发了智能移载小车、带电作业机器人等系列“黑科技”,推动电网建设从“传统工艺”向“智能高效”转型。截至目前,这些创新装备已在黄石地区12个电力项目中应用,累计缩短施工工期超60天。(文 马磊男 曹祥魁)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