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好点子”转化为“好成果” 湖北医工交叉大赛点燃医疗创新引擎
2025-08-23 16:05:5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高钰姗责编:王悦阳

  国际在线湖北消息(记者 胡礼国):8月21日,医“耀”荆楚·2025湖北省医工交叉创新发展大赛复赛在武汉光谷生物城举办,又一批医工双栖人才在这个舞台上绽放智慧。作为湖北省科技厅为培育壮大医疗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而精心打造的活动品牌,累计吸引了500余个团队参加,向全球呈现了湖北医疗科技的“硬核”实力。

“好点子”转化为“好成果” 湖北医工交叉大赛点燃医疗创新引擎_fororder_图片1

大赛现场 供图 湖北省科技厅

  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创新成长

  每一个让医学创新成果走进临床的故事,都是湖北冲击万亿级大健康产业的缩影。“创新是为了更好的护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刚成教授研发的“抗栓塞脑保护系统”于2022年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已在全国15家大型三甲医院开展临床试验,上市后可填补国内临床术中脑保护领域的空白。

“好点子”转化为“好成果” 湖北医工交叉大赛点燃医疗创新引擎_fororder_图片2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刚成教授作分享 供图 湖北省科技厅

  参与深度孵化2024十大医工交叉创新成果精微视达的本地评委,武汉致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建辉表示,“大赛对湖北医疗器械技术转化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不断升级优化“医‘耀’荆楚”品牌,是湖北省科技厅以赛事为纽带构建创新生态的独特路径。2024湖北省医工交叉创新发展大赛,邀请全省91家国家和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省内外30家投融资机构负责人组成评委阵容,在省内营造了支持医工交叉融合创新的浓厚氛围。

  经过两年的组织谋划,医“耀”荆楚已成为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备领域的年度盛事,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放大效应,精准对接医工交叉创新成果。“2024湖北省十大医工交叉创新成果”已全部获得创投机构、基金的投资,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夏松介绍,“今年,省科技厅将继续拿出1000万元,对‘十大医工交叉创新成果’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形式予以资助。”

  全链条营造良好生态

  评审席上,大赛评委、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二级教授沈孝兵提问犀利,赛场之外却难掩对项目质量的好评。“湖北的医工融合创新成果层次高、发展快,呈现了优秀的产业价值潜力。”

“好点子”转化为“好成果” 湖北医工交叉大赛点燃医疗创新引擎_fororder_图片3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二级教授沈孝兵对项目进行点评 供图 湖北省科技厅

  颠覆药物安全评估的类器官芯片、人工智能增强的听诊器……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科技创新赋能群众健康的无限可能,也为未来的医疗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暴发性心肌炎的炎症风暴,诱发了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病情过于复杂反而掩盖了最初的源头。”同济医院汪道文教授介绍,他带来的暴发性心肌炎快速检测试剂盒,能够实现15分钟内快速检测,将暴发性心肌炎患者院内死亡率降至5%以下,为暴发性心肌炎救治提供了“中国方案”。

  武汉唯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尚小珂在今年完成从选手到评委的华丽转身,得益于强大的实力和政策支持,唯柯医疗在成立第二年就成长为“瞪羚企业”,并先后斩获湖北省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等荣誉和资质。医疗创新加速的背后,是医学与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陪伴唯柯医疗和艾米森生命从校园走向产业园区的海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琦琳表示,搭建技术与需求、临床与解决方案、企业与资本等转化生态的关键链条,将为成果转化的供需双方提供专业支持。

“好点子”转化为“好成果” 湖北医工交叉大赛点燃医疗创新引擎_fororder_图片4

各团队展示参赛项目 供图 湖北省科技厅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湖北正以更大力度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攻关、强化推广应用、优化发展环境,来自上海的瑞凝生物去年刚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这家企业正在积极筹划落地武汉,副总经理陈亮带来了全球首款宫颈癌放疗隔离水凝胶,未来有望突破性提升放疗技术。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服务中心主任钟复平介绍,“我们将继续通过医‘耀’荆楚品牌发掘顶尖项目,培养未来产业之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