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红绿融合做大富民产业 湖北大悟红色旅游路通达260多家茶园
2025-07-29 09:33:47来源:湖北日报编辑:魏寒冰责编:魏寒冰

红绿融合做大富民产业 大悟红色旅游路通达260多家茶园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729092118

大悟县朱湾村党支部书记网上直播推介当地黄茶。(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摄)

红绿融合做大富民产业 大悟红色旅游路通达260多家茶园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729092126

农村公路通达茶园。(湖北日报通讯员 付帅 摄)

  7月24日,蓝天白云映衬下,连接大悟县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的芳新线格外赏心悦目,刚刷黑的路面宽敞整洁,蜿蜒盘旋于大别山南麓,绵延25公里。两边绿树成荫,野花盛开,工人们正在施划黄色标线。

  大悟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潘海啸介绍,近年来,大悟县密织交通网,扮靓致富路,让红色基因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此次芳新线路面改善工程投资5000万元,提升了道路通行便捷性与舒适度。

  搓板路变成红色旅游路

  大悟县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抗战历史博物馆,大别山精神在这片土地上闪耀。80多年前,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驻扎于此,这里成为鄂豫皖湘赣五省抗战指挥中心。

  沿着芳新线开行约半小时,来到白果树湾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几条村道延伸到村湾。纪念馆门前广场停着几辆大巴车。讲解员严敏引导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进入纪念馆。复原的作战指挥室里,马灯、电话机、作战地图等上百件历史物件静静陈列,再现五师将士在此开展敌后游击战、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峥嵘岁月。

  “每一处红色资源,都是一座精神丰碑,红色大悟山、抗战小延安令人难忘。”来自浙江金华的游客艾丹丹说。

  县城的游客则通过城乡公交车抵达景区。27路新能源公交车司机李秋娣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每天6时30分就从县城发车,40分钟后到达终点,沿途停靠悟峰等6个站点,票价比原来的农村客运班车便宜一半多。

  宽敞的公路、便捷的公共交通引客来。严敏称,作为新晋的国家4A级景区,今年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景区预计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三成。

  白果树湾村的老人回忆,80年前,从大悟山去山外,全靠脚板走一天。“30年前,进村的路还是一条搓板土路,仅3米宽,一下雨就是泥坑,骑自行车颠簸得很。”村民李玲说。

  如今,连接芳畈镇和新城镇的芳新线,从村外通往司令部旧址,已是一条6.5米宽的沥青路,县交通运输局还计划未来把该路提档升级,拓宽到10米以上。

  山美了,路通了,红色景点火起来。依托白果树湾村的红色资源,李玲开了一家白果农庄农家乐,有10多张餐桌,以白花菜、土鸡等地道山珍吸引游客,每年能赚10万多元。

  潘海啸称,目前大悟县基本实现全县所有乡镇“5分钟上高速路,半小时到高铁站,45分钟至周边县市核心区域,一小时到孝感、武汉、信阳等周边中心城市”的通勤圈。目前,大悟县年旅游接待人数达810万余人次,其中,红色景点年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全县10余万农民吃上旅游饭,旅游综合收入50多亿元。

  “路长”成了茶博士

  如果说,红色是大悟最鲜亮的底色,那么茶树则是大悟激活乡村振兴的绿色密码。

  刚提档升级的县道芳新线,不仅连接243省道与346国道,还串联了芳畈绿茶、新城黄茶等绿色产业基地。

  走进新城镇朱湾村,万亩茶园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沥青路不仅修到湖北红绿黄茶业有限公司门口,还在厂区成为环线。直播间里,货架、电脑、三脚架、灯光等设备一应俱全,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梁云英正在推介当地的黄茶,她被网友称为“茶博士”。

  52岁的梁云英也是村级“路长”。在她看来,路不仅打通了深山与外界的联系,更激活了沉睡的茶经济。2023年,一家外地茶企准备来村里建厂,可负责人看了3米宽的机耕道后,掉头就走。梁云英连忙请县交通运输局支援,仅用20天,就打通了700米的断头路,并拓宽到5.5米,最终留住了客商。

  如今,在茶园里,粗枝大叶的茶变成金枝玉叶,春茶采摘过后,又将夏秋茶制成黄茶,每亩增收2000元,破解“一季鲜”困局。“依托茶产业,乡亲们年均增收超50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梁云英说。

  茶叶因路而兴。10年来,大悟县投资20亿元创建美丽国省道、“四好农村路”,打造茶旅融合示范线,将升级版的公路修进260多家茶园,助力该县茶园面积达30万亩,年产茶叶1.45万吨,总产值达到26.5亿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潘庆芳 赵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