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以文化之盛 世界聚会在长江之畔
2024-11-04 09:29:42来源:湖北日报编辑:高钰姗责编:王悦阳

以文化之盛 世界聚会在长江之畔

9月24日晚,长江文化艺术季“相约长江”合唱周开幕音乐会在武汉琴台大剧院精彩上演。(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以文化之盛 世界聚会在长江之畔

9月27日,“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暨第19届华中图书交易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和武汉文化博览中心两大展区同步开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以文化之盛 世界聚会在长江之畔

9月16日,“长江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之一“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在湖北美术馆展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以文化之盛 世界聚会在长江之畔

9月27日,2024“歌唱祖国” “情系长江·放歌荆楚”礼迎宾客湖北省群众合唱示范展演在武汉黄鹤楼公园开演。(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从秋分到霜降,从金风送爽到层林尽染;

  这个秋天的长江之畔,为中国、为世界奉献了无与伦比的文化大餐、艺术盛宴。

  近两个月来,在万众瞩目与万众期待中,长江流域各省学者、大家与名流联袂,阐发一个个深邃独到的学说,奉献一场场美轮美奂的演出、展示一件件精彩绝伦的作品,让荆楚大地成为展现长江之美的万花筒,彰显长江文化的艺术场,赓续大河文明的关枢地。

  今晚,随着大型交响音诗画《唯见长江》华丽呈现,长江文化艺术季将画上圆满句号;面向未来,荆楚儿女热忱地发出动人的长江之约。

  “创造与革新的基因传承在长江流域。”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今天,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进程中,既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又要创新发展不止步,引领全国作贡献;这就是长江和长江文化的现代使命!”

  一次盛会

  让百姓同屏共刷

  “见到长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乘坐10多个小时的火车后,包头市小丽花合唱团的刘铭皓第一次看到浩荡的长江。

  “3—2—1!”9月14日,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现场,在人山人海中,他与现场所有人对着长江大桥投影屏倒计时,齐声高呼。“实在是太震撼了!作为黄河儿女,那一刻,我平生第一次体会到长江作为母亲河的感召力!”

  当日,近200万名市民与游客共同感受“万千灯火点亮长江”的壮美奇观。数据显示,当天仅地铁客运量达597.54万乘次,全市游客指数增长300.4%,消费指数增长100.5%,酒店消费同比上涨83%,均创历史新高。

  线上,电脑屏、手机屏、PAD屏被刷爆。开幕式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6亿次,40多个话题登上热搜热榜,现场图片、视频均占据朋友圈和各大社交平台头条。

  两江千湖,成就了荆楚文化的繁荣;江水奔流,激荡出千年绵亘的泱泱长江文化。

  如此丰沃的文化,如何变得可感、可触、可接近?

  最好的保护就是使用,最好的传承就在生活中,最好的弘扬就在体验上。只有让长江文化沟通历史与现实、拉近传统与现代,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依托新的科技手段,创新文化体验和消费方式,才能更好地增强长江文化吸引力与人民性。

  “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当然是文化的共享者!”这一理念贯穿长江文化艺术季始终。

  不同于在场馆内的演出,艺术季开幕式“以天为幕,以城为景,以长江为舞台”,长江流域13省区市携手,让家住长江两岸的市民站在自家阳台上,就可一睹夜幕中“江上游龙、凤舞九天”的光影盛景。

  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一宗旨,艺术季10场活动,时间跨度近2个月,全部主打“群众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映像长江”电影周在全省设立400个放映点位,放映公益电影2199场,25万人次免费观影;“书香长江”阅读周,开设讲座、论坛、分享会,知名作家、著名学者、网络作家与普通书友互动交流,举办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发放购书优惠券,惠及广大读者;“锦绣长江”非遗展、“新象长江”美术作品展,都免费向公众开放。

  “基本秒空!有武汉朋友得知我是李云霄的粉丝,送了我一张。”来自广东的戏迷陈奕为了青春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兴奋地专程赶来。

  全民关注、全网热议、全流域共享。统计显示,全网“相约长江文化艺术季”等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超10亿。艺术季流量也辐射到旅游产业。携程数据反映,中秋节前往湖北旅游的预订总人次与预订总金额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161.54%、175.60%。

  一次牵手

  共塑长江文化家园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市青和居社区考察,剪纸非遗传承人毛明月送上剪纸作品《青山新江滩》,总书记充满温情地嘱咐他:“把它传承下去,要后继有人。”

  10月25日开幕的“锦绣长江”非遗展上,占地400平方米的“非遗在社区·武汉剪纸展”交上厚重答卷。8.3米大型剪纸长卷《中国巨龙——长江》等作品均来自普通百姓所作。

  非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据统计,国家级非遗项目,长江流域有800余项,比率超过一半。来自西藏、青海、四川、湖南、江苏、上海等长江流域13省区市共襄盛举,360多名非遗传承人带着210个非遗项目,展现了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共饮长江水。”

  为了长江这个共同的家园、长江文化这个共有的精神内核与共同文化品牌,艺术季上,沿江13省区市握指成拳,共话传承与发展。

  “学术长江”上,湖北省社科院邀请全国150余位专家分别从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湖湘文化、海派文化等多个长江亚文化中观照长江文化演进与传承,并发起推进长江文化研究阐释、资源整合、省域协作、利用转化。

  在“遇见长江”长江文学周上,熊召政、刘醒龙、柳建伟、孙甘露、李洱、乔叶等6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齐齐亮相,畅谈“传承”“行走”和“创造”,碰撞思想火花。

  “对江河湖海、对水源水系的认识和思考,提供了对国家、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新的视野和启示。”作家们如是说。

  为了“新象长江”美术作品展,几个月前,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副主席刘万鸣等名家以长江为主题进行创作,描绘万里长江新气象。“相约长江”合唱周,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35支合唱团联袂奉献了近年来专业水准最高的“长江之歌”。

  赓续长江文脉,重在青春的回响。

  艺术季期间,姜美伊、陈丽君、李云霄等一大批青年演员、青年学者、青年非遗传承人、青年网络作家在老一辈的鼓励、传帮带下,站上前台,崭露头角。一群群大学生、少年儿童受艺术季的感染,爱上京剧、文学、书画。一名在汉大学生观看了越剧《梁祝》,被传统的中国美学震撼。谢幕时,观众们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让演员们三次出场谢幕。“我都没忍住哭了两次,我看旁边的同学也哭了。”

  “我们要感恩长江,让长江流贯我们的身体,让伟大的长江召唤我们,引领着我们上升。”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说。

  一座连心桥

  沟通中外文明

  “80多年前,中哈两位音乐家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在阿拉木图相识相知,结下了跨越国界的兄弟情谊。”今年7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哈萨克国际通讯社发表文章《同心笃行  续写中哈关系新篇章》中写道。

  3个月后,10月9日,江城武汉,一场历经80年的跨国拥抱让在场所有人动容。

  哈萨克斯坦国立拜卡达莫夫合唱团受邀专门赶赴武汉参加“相约长江”音乐节,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和拜卡达莫夫的女儿拜卡达莫娃热情相拥,共同延续跨越时空、代代接续的友情。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水脉亦文脉,黄河、长江、尼罗河、恒河、多瑙河等大河文明星光灿烂,艺术季让全球艺术家相聚武汉长江边。

  “献给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功勋人物、音乐家贝伊姆贝·德梅乌夫饱含深情地对中国观众说。拜卡达莫夫合唱团特意用中文合唱了《黄河大合唱》及《长江之歌》,全场观众跟随着音乐节拍鼓掌,响彻音乐大厅。

  “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我们的创作灵感很多都来源于恒河,我想长江之于中国人也有同样的意义。”参加艺术季演出的印度宝莱坞电影歌舞团团长Soujit Das说,音乐能超越语言的障碍,连接来自不同国度的人。

  “奥地利国宝”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英国牛津合唱团、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等国际一流艺术团纷至沓来,在琴台续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新故事。

  匈牙利籍世界知名指挥家卡塔林·吉斯博士说:“25年前,我第一次来中国,对中国的人文历史特别喜爱。有机会我们定会邀请中国的合唱团、武汉的合唱团到匈牙利访问演出!”

  “长江的每一朵浪花都不会是重复的,我们要抱着这样的心态,来丰富我们的长江和我们的文化。”随着长江文化艺术季的华丽谢幕,“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新的征程,新的使命已经向我们发出召唤!(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冬林 王晶 农新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