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执法亭、一组专班人员、一个称重地磅,所有运矿车辆逢过必检并录入信息,以备核查。五月中旬,在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黄畈村矿管综合执法卡点,规范后的矿产资源开采、运输、销售等各环节运行有序,工作效率极大提高。“这都得益于县里开展的‘矿整风暴’行动,不仅遏制了乱象,而且保护了生态,还造福了一方百姓。”综合执法亭工作人员陈世佳说。
正视现状:断腕再造 劈开一条“重生”新路径
谷城矿石、砂石等各类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仅硅矿的探明总量就有6228万吨,远景储量在2亿吨以上,平均品位超过99.6%,开发利用价值极高。
然而,受经济利益驱使,谷城县曾经出现了无证开采、偷采盗采、私挖滥采、超量超范围开采等乱象,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导致国有资产遭受重大损失,而且破坏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山体千疮百孔、河流污染发黑,沿线群众叫苦不迭。“我们必须正视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掀起一场整治矿产资源的‘大风暴’,彻底扭转被动局面,用环境治理留住青山绿水,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说。
2023年10月,谷城县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矿管办”)挂牌成立,整合自然规划、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公安、城管、水利等涉矿部门职能,集聚合力,雷霆出击。11月,谷城县全面启动矿产资源整治工作。“我们相继发布了政府公告、致矿山企业一封信、矿产销售调运专用凭证管理办法等,在全社会营造人人支持矿产资源整治的良好氛围,群策群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谷城县县长涂世平介绍。
短短半年时间,全县矿产资源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截至目前,全县43个采矿点整合为9个,严格限制矿石开采量,统一规范加工、运输、销售等行为。“2023年全年的矿产资源税费与往年相比净增1亿元,今年一季度就超过6000万元,效果立竿见影。”谷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冯晓濮说,现在的矿企不仅主动接受监督管理,而且积极想办法修复矿山植被,开发与保护并重。
如今,谷城县整个矿带区域建起了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薤山国家森林公园、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承恩寺省级森林公园4个自然保护地,沿线15万群众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家乐、民宿等产业,户均增收五六万元。
南河流域绿意浓 摄影 阮班明
顺势而为:科学治理 重构市场经营新秩序
为全力抓好矿产资源整治各项工作,谷城县财政拿出439万元专项资金,开发建设了智慧矿管系统,与县、镇城运中心监控系统无缝对接,共享数据信息。在石花、盛康、庙滩、茨河等镇设置8个矿管综合执法亭,每个卡点配备4名骨干力量,24小时轮班值守,检查登记矿运车辆。谷城县矿管办主任陈昌斌介绍,“技防+人防”构建了一张天罗地网,时刻盯着矿产资源运行轨迹,实现了应管尽管、应查尽查。
矿管综合执法亭 摄影 阮班明
为坚决防止矿产资源流失,谷城县还邀请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对全县矿产资源“家底”进行调查核实,做到有理有据,精准监管。同时,创新推行矿产品调运销售“五联单”管理模式,运输车辆持“五联单”方可上路通行,否则一律不予放行。目前谷城县已为50多家矿企发放“五联单”84960份,称重过磅车辆超过7万台,县内矿产品运输销售活动步入正轨。同时,依法查处了3起车辆冲卡行为,有关矿企负责人被约谈并责令整改;对发现的问题线索直接移交给涉矿行政执法部门,按规定处置,对履职不力的部门,直接交由纪委监委处理,一环扣一环,压实肩头责任。
在此基础上,谷城县拟定了矿产品交易指导价格,供矿企和行政执法部门参考,严厉打击低价售卖、相互压价等不良行为,切实保护矿企合法利益,重构公平有序、良性循环的矿产资源市场经营新秩序。
新质发展:延链强链 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谷城县通过整治矿产资源,培育并激活了以硅矿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正在奋力打造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在谷城化工园区,道路笔直宽敞,工厂拔地而起,吉利、兴发、潘达尔等行业巨头均已落户。谷城县以吉利硅谷为龙头,大力发展绿色硅材料全产业链;以兴发集团为牵引,吸引有机硅下游产业项目;以潘达尔公司为基础,引进光纤、电子材料和光伏玻璃等高端应用项目,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打响中国“硅都”品牌,成为谷城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
吉利硅谷引领新型化工产业 摄影 阮班明
在增强新优势中激发新活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黄克立表示,将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计划在谷城成立一个矿业协会和一个矿产品交易中心,科学引导矿产资源市场主体由松散型、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型,走“高精尖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助推“工业强县”迈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阵营。(文 杜元 阮班明 童光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