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
2024-02-20 09:39:10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_fororder_01

2月13日,鸟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清江隔河岩库区,青山映绿水,绿水绕青山,美景如画。为了保护清江水生态,2016年以来,长阳对境内清江上的网箱等养殖设施全部拆除,放弃水产养殖,转而大力发展旅游业。近年来,长阳已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发展为湖北旅游强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专家解读

  2月19日,全省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会召开,开启了荆楚大地龙年奋勇争先、拼搏进取的新征程。

  如何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湖北日报邀请专家进行解读。

  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政治

  “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湖北省委党校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郝华勇分析,这是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潮流、历史大势、民心民意,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作出的坚定回答,为全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3年底,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必须把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作为时代使命,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郝华勇认为,从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到今年的全省“两会”,再到龙年新春第一会,可以看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始终是省委、省政府开展工作一以贯之的主要遵循和重要纲领,体现了中部大省的政治担当与责任坚守。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新春第一会,往往具有风向标的意义。”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教授董慧认为,新春第一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湖北面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高远政治站位,彰显了湖北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高瞻远瞩、积极谋划、笃行务实,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高度政治自觉和战略眼光。

  董慧分析,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作为时代使命,说明湖北省委对中国大势、中国式现代化总体目标任务,对湖北省发展实际和目标任务非常明确,能够自觉主动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要求与湖北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殊性相结合,自觉在中国式现代化使命中明确湖北的历史方位,吹响了深入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的行动号角。

  在“五大特征”中思索湖北特色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主题。每个国家的兴衰,每个民族的存亡,都与现代化的能力和前景密切相关。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基本国情和民心民意,经过百年探索和实践,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其内涵具有“五大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郝华勇认为,作为地方而言,湖北要充分立足省情实际,在“五大特征”中找准自身特色和定位,才能支撑全国“一盘棋”发展。湖北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千湖之省”之称,是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围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定位,湖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动全省工作,把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为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路径和载体,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不断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在龙年伊始,湖北将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董慧认为。

  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

  在董慧看来,202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湖北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交出了难中求成、竞进有为的高质量发展新答卷。全省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主要指标高于全国、领先中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803亿元,增长6%,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在经济大省中增速第一,在中部地区增速第一。

  “湖北向全国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为我们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信心和决心,也为湖北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董慧分析,这说明湖北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上走得很扎实,对中部地区发展乃至全国发展的影响力、作用力不断提升。因此,湖北更要不断丰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深刻思考湖北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要做什么,为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董慧认为,以新春第一会为引领,湖北要进一步加强对“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深刻理解,在经济发展活力与动力、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民生福祉等方面进一步加快脚步,让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既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又要坚持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持续丰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为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湖北新贡献,承担更大责任、实现更大作为、交出更加精彩的湖北答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典型发言

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_fororder_02

2月19日,宜昌起帆电缆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派繁忙红火的景象,一根根电缆加速“生长”,不远处,大大小小、绕满电缆的轮盘井然有序排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通讯员 谭雪姣 摄)

  宜昌

  磷化工供应链 “链”动世界级产业集群

  2023年以来,宜昌市聚焦磷系新材料,加快推进湖北省磷化工产业供应链平台建设,助力全省打造世界级磷化工产业集群。

  高效组建平台。组建混合所有制、独立运作的第三方平台企业“湖北国发”,按市场化原则实行独立法人、独立治理、独立运营。平台成立3个月来,先后为江宸新能源、航欧新材料等一批企业提供了碳酸锂套期保值、黄磷保供等服务,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初步展现了赋能产业发展的良好成效,形成了以湖北国发为供应链链主、兴发集团为产业链链主的双链主格局。

  科学运营管理。在生产端,做强以三峡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平台,突破磷基、硅基、氟基等一批“卡脖子”问题,市场主导权不断提升;在流通端,加快危化品等重点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田家河专用铁路等磷化工运输通道建设,争取铁路运价下浮,目前宜昌至宁波铁路运价下浮48%;在交易端,加快建设磷化工产业供应链数字化平台,整合进货渠道,补齐锂、镍、钴等资源短板,助力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

  做优服务赋能。强化数据赋能,推动交通、海关、税务、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涉企数据共享,打造平台数据资源优势;强化资本赋能,充分发挥宜昌市百亿产业母基金作用,围绕磷化工产业链的堵点断点精准开展产业投资;强化金融赋能,在全省率先建立重点产业链金融链链长服务机制,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三峡E链”上线运营;强化产业赋能,招引宁德时代、东方盛虹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宜昌,推动磷化工向新能源材料、电子化学品、功能性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延伸。

  宜昌将持续夯实基础支撑,全力做强商用平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立足中部、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现代化磷化工供应链中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 肖丽琼 整理)

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_fororder_03

2月11日,坐落在圣水湖畔的十堰市竹山县上庸镇灯火璀璨。(视界网 邵义龙 摄)

  十堰

  逐“绿”前行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一年多来,十堰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初见成效,从保护、保护和发展并重,加快向“保护就是发展”第三重境界迈进。

  坚决扛起最大政治责任,守护一库碧水。丹江口水库的保护,事关京津冀豫一亿多人的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是国之大者。十堰以流域综合治理为统领,守住安全底线,保水护水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落实规划治水成效明显,水环境质量逐步向优,水质稳定达标等“十大攻坚”行动效果显著,27个国控断面100%达标,小流域综合治理起势见效,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保护和发展并重,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保护。四化同步发展取得新进展,搭建供应链、重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体系,500多家企业融入长江汽车供应链平台,全市汽车供应链成本降低2.3%,商用车产量增长29%,武当云谷获评国家绿色算力数据中心;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入选全国碳达峰试点城市,创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北京十堰对口协作实现新突破,北京经开区与十堰经开区深度合作,中关村信息谷在十堰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54家首都企业投资十堰。

  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着力拓展思想解放、对外开放新优势,大力弘扬“学拼抢”作风,持续深化与北京对口协作、与深圳产业协作、与东风深度合作;着力赢得绿色崛起、转型发展新成效,用心用情当好“守井人”,扑下身子做好“施工队长”,打造国家绿色生态水源地、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商用车之都;着力展现共同缔造、敢拼善赢新气象,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以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保障高质量发展风生水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 肖丽琼 整理)

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_fororder_04

黄冈市黄州区加速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黄冈

  城镇产业“双集中” 颜值品质双提升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黄冈各地的县城里春意融融。

  春节前,该市10个县(市、区)开展“回家过年、回乡创业”系列活动,达成返乡就业意向3.6万人。春节前后,全市新增县城购房需求中,农民群体占比79%。

  县城里人气更足、产业更兴、消费更旺,成为黄冈以“双集中”为手段提高县城承载力和吸引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就地城镇化的最直观体现。

  2023年以来,黄冈实施一系列综合政策,如消除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身份转换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创新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实施综合性民生政策,激活农民进城和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就业需求。

  颜值品质双提升,则让新市民在县城“进得来”,更“留得住”。全市计划两年内,将11所乡镇高中搬迁进城,县(市)城区新增学位5万个以上,预计拉动人口集聚7.5万人;对照绿色低碳建设标准,全面开展县城体检,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补齐短板弱项,促进市政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设施提级扩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推进县城“五个一”建设,即一个标准化开发区、一个农产品加工园、一个物流园、一个交易市场、一个游客中心。每个县聚焦2个左右强县产业,建设专业园区、出台专项政策、完善专项配套,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通过试点实践,黄冈市总结三点经验:就地城镇化为四化提供重要载体,为四化同步发展提供内生动力,顺应规律推进就地城镇化,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是当前重要的工作目标;“双集中”和农业现代化是推进就地城镇化的重要手段,推进“双集中”,能够有效提升县城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能够将更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有意愿、有条件进城;坚定不移以改革破解难题。(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 肖丽琼 整理)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