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5月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以来,民众对出口管制等相关新闻的关注度高居不下,然而,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热词的出口管制,并非新生概念。
出口管制是对关键物项通过制定管制清单、实施出口许可等方式进行管理,确保其用于合法用途的措施。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也为了履行相关国际义务,加强和规范出口管制,2020年10月,我国颁布了《出口管制法》。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出口管制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持续推进出口管制体系法治化。
近日,荷兰光刻机制造企业阿斯麦(ASML)因相关产品许可证被该国政府取消而无法向中国供货一事引发广泛关注。1月1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方高度关注美方直接介入、干扰荷兰企业对华出口光刻机问题,“美方将出口管制问题工具化、武器化,甚至对其他国家企业间的正常贸易横加干涉,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1月13日,湖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在介绍2023年湖北省出口管制与许可工作总体情况时介绍:“我厅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监督管理,依法依规审批发放两用物项出口许可,用心用力做好全省出口管制有关工作。”
2023年,我国先后将部分特定无人机以及镓、锗、石墨等相关物项新列入出口管制清单,湖北省商务部门经过监测发现,新增两用物项中湖北有出口业务的经营主体较多,出口金额较大,而对于出口产品将被列入管制物项一事,大部分企业都缺乏清晰的认识,对如何依法合规开展出口业务存有一定困惑和障碍。
相关列管公告发布后,有关部门第一时间联系相关企业告知国家管制政策变化,宣讲相关法律条款,辅导企业依法准备出口许可证申报材料,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法规开展出口业务。2023年,湖北省15家企业在指导服务下顺利提交首单许可申请。
“自2023年8月1日国家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以来,我司已获批向韩国、比利时的3份出口许可,依法合规完成出口流程,目前企业相关业务正常开展。”武汉云晶飞光纤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红梅说道。
湖北黄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文昭律师表示:“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我国依法实施出口管制,其做法是公正且审慎的,正常的贸易往来不会受到影响。”
出口管制的许可管理以确定相关税则项下的产品和其最终用途、最终用户为依据,在具体操作层面,广大出口企业面临着如何确定生产产品是否在管制的范围内,又该怎样掌握最终用户及其真实用途,出具准确有效的最终用途证明文件等各种问题和疑惑。湖北省商务厅通过建立政府部门和专家答询制度、举办专题培训等举措,集中高效为企业答疑解惑,帮助企业增强出口管制合规意识,依法合规地开展出口业务。
“商务部门的培训不仅详尽解释了申办管制物项出口许可的要件、流程节点和注意事项,也让我们认识到了我国出口管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企业内部出口管制合规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宜昌新成石墨有限责任公司外贸经理朱园园介绍,下一步,企业要加快建立内部合规管控机制,在法律专家的指导下完成合规体系建设,同时摸排分析现有的目标市场、产品策略、最终用户及最终用途,确保企业出口业务在合法合规的环境下进行。
“武汉海关作为执法部门,严格贯彻执行《出口管制法》《海关法》等法律法规,武汉关区出口管制相关工作依法有序开展。”武汉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
出口管制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但某些国家却常以“国家安全”为由行保护主义之实,以国内法“长臂管辖”制裁他国,利用出口管制列出各种清单对别国企业进行打压遏制,我国出口企业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比如,2023年10月6日,美国一次性将42家中企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同年12月19日,美国再将13家中国实体列入“未经验证清单”。在芯片领域,美国还搞起“小圈子”,敦促荷兰、日本等国跟随其脚步,对华采取类似出口管制措施。
据介绍,近年来,屡有湖北企业被列入各种管制清单,行业涵盖通信、基础设施、军工科研等领域。
其他国家对华出口管制的各类清单具体规则不同,但被列入管制清单意味着生产企业的供应链和销售链都将遭受负面影响,或面临不确定因素。湖北省相关部门通过常态化监测机制,帮助企业及时预警,做好风险防范应对预案,化解不利影响,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支持,在遭遇他国滥用出口管制措施行为时维护正当合法权益。
“面对外国对华出口管制行为,企业应秉承守法合规的经营理念,做好自身合规体系建设以规避风险,同时,要加大创新和研发力度,争取实现技术突破,解决‘卡脖子’问题。”湖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出口管制工作对国家安全的意义不断凸显。2024年,湖北省相关部门将一以贯之落实国家出口管制部署安排,以“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推进制度建设、精准服务企业”为抓手,建成完善省级出口管制工作体系和协调机制,辅导企业健全风险防控和合规内控机制,助力湖北外贸高质量发展。(文 高钰姗 袁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