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一本厚重的书——湖北文旅高质量发展走笔之二
2023-10-07 10:25:20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一本厚重的书——湖北文旅高质量发展走笔之二

2022年5月22日,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创编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剧《编钟乐舞》复排试演。(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国庆节期间,“长江文明特展”正在湖北省博物馆热展。

  这一展览,汇聚长江沿线17家文博机构200余件文物精品,勾勒出从文明曙光乍现,到楚统一长江中游最后汇入中华文明的进程。

  观展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热情评价说,纵观中国历史,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历来占据重要位置,起到中枢作用,同时也诞生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湖北,犹如一本厚重的书,星光熠熠,珠玉串串。

  手捧这本书,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湖北故事,从百万年前说起

  我们从哪里来?

  湖北是百万年人类史实证地——

  2022年,学堂梁子遗址出土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惊艳面世,与此前出土的1号、2号头骨相比更加完整。三人成众,这一惊世发现实证了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湖北是古人类起源地之一。

  不仅仅是郧县人。湖北古人类遗迹的富集性和系统性,全国仅有、世界罕见。学者将汉江旧石器时代遗址点GPS定位串联起来,呈现一条令人震撼的人类进化“廊道”。

  湖北一万年文化史一脉相承——

  清江桅杆坪遗址在长江流域较早进入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测年距今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的城背溪文化“太阳人”石刻,距今约5600年至5300年的长江中游最早的粟作遗存,距今5000年左右的屈家岭文化蛋壳彩陶,都是湖北作为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的见证。

  20余座已发现的长江中游史前城址,绝大多数分布在湖北。天门石家河古城作为持续千年的中心,在五千年文明史形成的关键时期,不断整合文化与资源,引领长江中游向前发展,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数以万计的红陶杯残件,揭示史前“大宗商品”的生产交易盛况;“中华第一凤”玉团凤,被视为凤文化的重要源头;代表史前琢玉技术高峰的精美玉器,对后世影响深远。

  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荆州保存完好的楚王陵,气势恢宏的车马阵,精美绝伦的出土文物,令海内外游客赞叹。

  凭着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楚国从方圆不足百里,到“地方五千里”,为秦统一全国及长江中游完成华夏化进程奠定基础。凭着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在张骞出使西域前几百年,楚国的丝绸就行销到西伯利亚,楚国一度成为屹立世界东方的第一大国。

  楚国八百年来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学者表示,楚文化特色鲜明,精神内涵丰富,不仅对中华文化贡献突出,在很多方面能与古希腊文化比肩而立。

  作为楚附属国的曾国,出土的乐器、漆器、青铜器令人震撼。曾侯乙编钟代表着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巅峰,象征着轴心时代人类文明的光辉成就。其复制件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文化交流“金色名片”,全世界超6亿人通过各种途径领略过编钟乐舞的瑰丽恢宏。

  湖北是长江文明重要发源地、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富集地。荆楚先民留下丰赡的物质、精神财富。

  数据显示,我省已有熊家冢、盘龙城、屈家岭、龙湾4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且有楚纪南城、铜绿山、石家河、苏家垄、明楚王墓、学堂梁子、擂鼓墩7处获批立项。我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数及立项数、评定数均位居全国第三,南方第一。全省登记备案博物馆达200多家。屈家岭遗址挂牌“海峡两岸考古文化交流基地”,入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平均年接待量30万人次,每年接待重要嘉宾近百批次。

  一处处考古遗址公园、一座座博物馆,不断融入人们生活中,引领着我们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

  名人名作,闪耀在荆楚文明天空

  长江造就的文脉,奔流不息。

  随着文旅深度融合,多彩文化走进景区、走向游客,不断深入人心。

  无数历史名人耀古烁今——

  炎帝神农遍尝百草、教民播种五谷,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炎帝故里随州,击建鼓,鸣编钟,声响九州。新火点燃,不管相隔多远,身在何方,炎黄子孙总是心向往之。作为国家级祭祀大典,炎帝故里寻根节已连续举办14年,在全球华人中产生广泛影响。

  “中华诗祖”屈原,创作的《楚辞》与《诗经》并称为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时至今日,人们依然用一个节日去纪念他的优美诗章、高洁人格和千古之志。

  “屈原昭君故里”非遗之旅线路的发布,让屈子问天、昭君浣纱的动人故事,与壮美三峡、清江如画、高峡出平湖等景点,及端午习俗、山歌、哭嫁、峡江号子等近30个非遗项目深度融合,入选全国12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众多经典名作万世流芳——

  “诗在,黄鹤楼就在。”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压轴金句,让黄鹤楼再度火爆出圈。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其后屡毁屡建。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留下了大量流传千古的名篇。唐代诗人崔颢所题《黄鹤楼》名扬四海,令诗仙李白兴叹。已有1800年历史的黄鹤楼,一直是八方游客来汉必去的打卡点。今年国庆期间,游客可沉浸于“黄鹤楼1800年互动体验展”,借助人工智能交互设施,与李白共赴一场诗意盛会。“千古绝唱黄鹤楼”是我省着力打造的文旅品牌,正“圈粉”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代文豪苏东坡,正是在湖北完成了一生最大的转变,赤壁一词二赋传唱千年,浸润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黄冈深度开发东坡旅游资源,打造永不落幕的东坡庙会品牌,策划组织2023春节季、花季、五一季、粽情黄冈等东坡庙会系列活动。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领略东坡文化,探寻苏东坡走出逆境、开创文学巅峰的生命内涵。今年上半年,黄冈市共接待游客2961.9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2.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82%和42.63%。

  滚滚长江流经湖北26个县市,她是孕育璀璨荆楚文化的母体和根基。

  翻阅湖北这本厚重的书,长江畔流传的动人故事数不胜数。伯牙抚琴“高山流水遇知音”,让武汉与古琴文化结缘。岳飞屯兵湖北7年,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留下了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代伟人毛泽东畅游长江,挥笔写就《水调歌头·游泳》,饱蘸中华豪迈气魄。

  我省将充分发挥长江文明资源优势,高质量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争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长江文化保护利用传承示范区,同时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

  灿烂文化,为旅游插上腾飞翅膀

  文化,旅游竞争力的核心密码。

  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我省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发掘荆楚文化内涵作为旅游开发的首要任务,用文化魅力浸润旅游地标。

  看宜昌,来到三峡人家景区的游客无不被船夫们的峡江号子深深震撼。景区负责人说,引进省级非遗项目峡江号子,让游客们在一声声号子里感受三峡的气魄,最火爆时一天上演12场。

  看武汉,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让景区熠熠生辉,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武汉市黄陂区,23个景区同打木兰牌,全域皆景观,人人皆服务。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0亿元。

  看天门,茶圣陆羽故里以茶为媒,文旅搭台、经贸唱戏。2023年湖北(天门)第四届陆羽茶文化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齐聚天门,共仰茶圣、共叙茶缘、共襄茶业,撬动招商引资110.81亿元。

  看蕲春,药圣故里,擦亮李时珍品牌。一株“蕲艾”正焕发神奇魅力,不仅吸引着各地游客参观李时珍纪念馆,感受氤氲的古朴文化,更形成年产值超100亿元的蕲艾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仙草”。

  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以湖北非遗项目相关产业为例,浸润文化传承,这些项目已成为文旅融合的新亮点、文旅发展的新名片。首届非遗时装秀、非遗产品优惠展销季等活动,让非遗与现代生活滋养共生。我省列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所涉及的企业共441家,全省非遗相关企业年度营收总计243.28亿元,全省共有出口创汇非遗企业15家,年度出口创汇约6381万美元。

  以湖北各大博物馆为例,拓展旅游休闲配套功能,开展研学游、影视游等,让游客深度感受荆楚文化的魅力。作为国内最红博物馆之一,湖北省博物馆长期位列我省最受欢迎的10大热门景区榜首。打卡镇馆之宝,观赏编钟乐舞,品尝网红编钟卤蛋面,再将越王勾践剑U盘、巧夺天工的汉绣漆艺文创等伴手礼带回家,成为游客逛省博的时髦方式。

  在庆祝建馆70周年之际,省博发布三年发展计划,列出2025年预期目标:总观众量、未成年观众量较2019年翻一番,分别增至500万人次、72万人次,文创销售额从2400万元增至5000万元。

  讲好故事,发掘内涵,灿烂的荆楚文化正给湖北文旅插上腾飞的翅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海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