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一幅美丽的画——湖北文旅高质量发展走笔之一
2023-10-07 10:44:34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一幅美丽的画——湖北文旅高质量发展走笔之一_fororder_01_副本1

4月26日,麻城市龟峰山景区花开成海,蔚为壮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编者按

  发展旅游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中秋、国庆前夕,湖北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加快构建“大旅游”格局,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湖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千湖之省”的湖北,揽山水之美、得人文之胜,发展旅游禀赋天成、优势独具。“一幅美丽的画”“一本厚重的书”“一首激昂的诗”“一座丰饶的园”“一架通达的桥”,“五个一”是对湖北旅游禀赋优势的高度概括,“五个一”带您读懂湖北文旅之美。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全省各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朝着构建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迈进,成效显著。

  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构建‘大旅游’格局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聚焦我省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华夏大地的“天元”在哪里?

  天下第一仙山在何处?

  神秘梦幻的云梦泽,何处感受?

  《诗经》与《楚辞》诞生在哪一座山脉的北麓与南麓?

  寻找以上所有答案,只有一处——湖北。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以核心资源为依托整合优化文旅资源,湖北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天生丽质、钟灵毓秀的湖北,魅力四射。

  好一幅大地画卷,以山川江河为轴

  每当夜幕降临,武汉两江四岸的璀璨灯光最令人流连忘返。

  长江大桥仿佛一座巨大的观景台,25公里的水岸线上,楼宇、桥体、游船、山体及趸船码头化作奇幻“幕布”,光影肆意作画,描绘出东湖、黄鹤楼等武汉地标,串联起长江、黄河、五岳名山等华夏气象。大气而浪漫,是国内外游客的评价,更是荆楚山水最本质的禀赋。

  说大气,因为荆楚风景的维度是以大江大湖、雄奇山川为经纬。

  说浪漫,因为长江、汉江、清江,如三条玉带镶嵌荆楚大地。4231条河流、755个湖泊,演绎古之“云梦泽”、今日“千湖秀”。

  这是一幅壮美的画卷——

  画卷里,有山的巍峨。神农架挺起华中屋脊,北麓诞生《诗经》,南麓孕育《楚辞》,是华中第一诗山,同时名列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它的北边,是另一座世界名山,武当山道法自然,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雄奇的长江三峡、“世界地质奇观”的恩施大峡谷,皆是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胜景观。

  画卷里,有水的灵动。“华中第一瀑”三峡大瀑布、“世界绿心”东湖、亚洲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峡谷、湖泊、水库、湿地各领风骚,观候鸟迁徙、赏江豚戏水、听呦呦鹿鸣,荆楚大地呈现出的自然生命力与多样性散发着迷人魅力。

  在社交平台上,湖北文旅始终保持着高热度和美誉度。今年以来,抖音用户搜索湖北逾1.5亿次,月均搜索量均逾1900万次;打卡湖北逾1.1亿次,全国排名第11位。抖音用户在武汉、襄阳、恩施、宜昌等城市收获愉快的游玩体验,“快乐”“开心”“美好”成为高频词。

  优异的自然禀赋、丰厚的文化底蕴,因文旅融合的催化和重构,正在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特别是在省委、省政府持续高站位、大手笔“引客入鄂”政策直接策动下,2020年湖北已实现由旅游输出地向目的地的跨越式转变。

  数据为证:今年前8个月,全省接待游客4.94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95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28%,全面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好一个全年皆秀色,四季鲜花绽放

  聆听花开的声音,在湖北不仅是诗意的表达,更是湖北人对四季流转的感受。

  春赏樱、夏看荷、秋品桂、冬观梅,传承屈原浪漫因子的荆楚大地,用繁花探索出一条提供多样化、高品质旅游供给的道路。

  湖北的春天是从樱花绽放开启的。粉嫩的樱花因“英雄之城”而成为乐观、美好、感恩的代言者。2023年赏樱季,多层次文旅产品激发武汉城市活力。长江之上的《知音号》携手东湖之畔的东湖樱花园定制推出“樱为知音”主题套票,樱花季期间拉动接待游客量和营业收入双双创历史同期新高。东湖绿道“花花游园会”与东湖樱花园隔空呼应,樱花季东湖绿道共接待游客超185万人次,单日客流量超10万人次,东湖游船单日客流量超过7000人次,接待游客18.09万人次。

  因花而链接的产业链条正在生长变强。

  线路丰富起来了——

  今年“五一”假期,恩施州“赏花踏青之旅”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大美春光在路上”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荆州市推出“醉美荆州·踏青赏花之旅”等20条乡村旅游线路,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慢生活;6月30日,在第十一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湖北向世界各地展商和澳门民众推介了湖北四季赏花游、茶旅融合体验游等专题旅游线路,受到业界和公众广泛关注。

  人气旺起来了——

  今年3月以来,遍及荆楚大地的赏花游助推湖北文旅市场“井喷”,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地旅行团纷纷到湖北踏青;春季每逢周末,湖北周边省份的大学生乘坐火车来武汉赏花、品美食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宜昌、襄阳、荆州、恩施、黄冈等地,前来打卡的全国各地游客络绎不绝。

  赏花游如何避免“走马观花”游?湖北文旅开启新探索。

  融入地方特色,才能更好闯市场。

  今年春季,与老河口万顷梨花一起入镜的,还有老河口锅巴、木版年画等300余种农文旅特色产品,吸引万余名游客“赶大集”;一路蜿蜒,一路惊艳,2023湖北宜城自行车邀请赛上,与桃林、油菜花海相伴的骑行,让选手们骑进春天的怀抱。“赏花说到底是一种旅游体验。”当地文旅局负责人表示,“不能只看花,要通过赏花+,植入本地文化特色,让游客的脚步慢下来。”

  强化创意思维,才能带来产业发展“动力源”。

  咸宁萝卜公社景区,大型奇幻灯光秀+“万国来潮”情景演出全面开启,为游客营造星光万物奇幻仙境,开辟乡村田园夜游新路径;仙桃沔阳小镇将夜空作为七夕最佳告白背景,开启灯火烟花、实景演出、音乐歌舞的浪漫之旅,成就沔阳夜游不夜城;黄梅东山问梅村依托“黄梅戏”“黄梅挑花”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让游客在古风巡游、民乐演奏、国风舞蹈、花船巡游的灯火萦绕中,回望流光溢彩的国潮风光。

  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让湖北文旅全年皆秀色。据湖北文旅集团统计,仅今年暑期,该集团文旅板块共接待游客量近500万人次。

  好一份独特意趣,人文山水辉映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承载。

  著名作家、文史学者熊召政在《诗中的三峡》一文中写道,从夔门到荆门(荆门山),全长292公里的三峡,“每一丛岩石,每一叠波涛,无一不是撼人心魄的诗的华章。”

  9月25日晚,“极目楚天舒——2023中秋国庆惠游湖北暨湖北金秋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在武汉黄鹤楼公园举行。著名楚文化学者刘玉堂说,我们站在黄鹤楼前,是站在地理标志前,也是站在文化标志前;我们眼前看到的是龟蛇对峙,两江交汇,三镇鼎立,而牵动我们思绪的是“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

  荆楚大地的动人之处,正是以极致的山水,叠加数千年的时光,为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奉献了一个好去处。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北深度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文化的深沉魅力,从三国游的火热可窥一斑。

  一部三国史,给荆楚大地留下深厚印记,形成了影响久远、魅力独特的三国文化。以三国历史为蓝本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共120回,其中72回涉及湖北地区,湖北三国遗迹多达180余处,分布在襄阳、宜昌、鄂州、武汉、咸宁等多地。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2021年“五一”,荆州市入围全国旅游订单量较2019年相比增速最快的目的地城市。被誉为“南方完璧”的荆州古城存在了2000多年,在充分保护、尊重历史传统和文物安全前提下,当地文旅部门把现代美学与游客需求融入到古城城市形象设计空间中。“坐在船上看三国”“透过光影望楚都”“登上城楼寻武圣”等新项目,让市民和游客可以跨越时空感知古城今昔,感受文化洗礼。

  文旅的深度融合,赢得市场的热情回应。

  以襄阳为例,在古隆中、唐城的带动下,抢抓郑渝高铁开通契机,襄阳走进各大客源地城市开展旅游推介活动。今年1至8月,襄阳铁路运输到达旅客量突破650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8.9%。

  以宜昌为例,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仅今年已举办6场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拉动消费超5亿元,宜昌晋升全国城市传播百强第14名。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省文旅厅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发展,高规格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印发《关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新时代湖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省旅游发展政策保障更加有力。下一步将抓好《意见》落实,大力推动武当山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高品质旅游住宿供给、休闲度假业态发展、湖北旅游形象品牌提炼等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王理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