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阔别30年今回家 微笑天使“喜开颜” 迁地保护江豚首次放归长江
4月25日,4头长江江豚在湖北放归长江。这是长江江豚实施迁地保护30多年以来,首次野化放归长江。
“再见!‘放放’和‘闺闺’。”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负责人向两头长江江豚作别。当日上午,它们被放归位于石首的长江蛟子河口汊江。江豚游向江中,不一会儿,又双双探出头,向守望在岸边的人们抛出“微笑”。
此时,在距石首100多公里的洪湖,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两头江豚被放归至长江干流老湾夹江水域。
中科院水生所通过监测发现,两处放归点附近水域连日来都有野生江豚活动,它们似乎在等候这4头新成员“回家”。
据悉,这是长江江豚实施迁地保护30多年以来,首次野化放归长江。4头长江江豚都由天鹅洲保护区繁衍而来,其中放归长江夹江水域的两头年龄在5岁左右,均为雄性;放归长江蛟子河口汊江的两头为一雄一雌,年龄分别为13岁和5岁。
4头长江江豚放归长江后,中科院水生所通过定位跟踪系统,对它们进行约3个月的监测,监测其捕食和健康状况,评估其适应野外环境能力。
长江江豚被誉为“微笑天使”,是长江流域独有的旗舰物种,也是长江健康状况的“晴雨表”。1992年,国务院批准同意在湖北省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设立国内首个鲸类动物迁地保护区,对长江江豚进行迁地保护。30多年来,天鹅洲保护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取得重大突破,江豚种群数量从最初迁入的5头发展到逾百头,并先后向江西、安徽等地和本省其他自然保护区及科研机构输出江豚49头,成为世界小型鲸类迁地保护的成功典范。
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与2017年的1012头相比,实现止跌回升的历史性转折。“迁地保护功不可没。”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说,对长江江豚实施迁地保护的终极目标,是让其回归到原生地实现自然繁衍生息,促进野外种群的恢复。迁地保护长江江豚经野化后放归长江,成为建立长江江豚保护技术体系的最后一个闭环。(记者汪训前、孟静、通讯员赵辉、洪云锋)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