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外国人眼中的武汉“十年”
2022-12-23 09:15:57来源:长江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外国人眼中的武汉“十年”

任途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前。

外国人眼中的武汉“十年”

乐杰在武汉白鱀豚英式橄榄球俱乐部结识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朋友。

外国人眼中的武汉“十年”

萨拉与她撰写的《早安,武汉》。

外国人眼中的武汉“十年”

加力布在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讲课。

外国人眼中的武汉“十年”

欧赞在武汉组建起家庭,有了可爱的女儿。

外国人眼中的武汉“十年”

李哲焄为热爱美食的武汉人带来正宗韩国口味。长江日报记者夏俊俊 摄

  这十年,为了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武汉市政府实施的“家在武汉”工程,让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到武汉、安家武汉、融入武汉。

  作为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的一部分,创刊十年的英文报《长江周刊》编辑部对话了10余位在汉生活10年以上的外籍友人,他们来自10多个国家,深耕武汉的各行各业。

  这十年,他们因缘分邂逅武汉,因不舍留在武汉,因热爱向世界分享武汉。他们见证了武汉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武汉也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更加丰富多彩。

  ■ 见证巨变印象深刻

  将武汉视为“第二故乡”

  巴西博士任途刚来到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求学时,学校对面还是一片洼地。有一次,他去朋友家待了两周再回到学校,发现之前的洼地赫然屹立着一座两三层高的建筑。“不敢相信,两周内一座建筑拔地而起。”这片洼地后来发展为光谷世界城广场。

  “刚来武汉时,地铁3号线还没通车,现在都有11号线了!”韩国欧巴李哲焄为热爱美食的武汉人带来正宗韩国口味,也目睹了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这几年到武汉工作、经商的韩国人越来越多,到他的餐厅吃饭的韩国人也更多了。

  来自国外的马吉也亲眼见证了武汉的巨变。他就职于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烽火通信。他留意到,近年来,免费网络几乎覆盖武汉各大公共场所,5G技术也得到普遍运用。这座城市的高科技感越来越足。

  日本友人大场哲将武汉视为“第二故乡”。他目前在湖北省最大外商独资企业——名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一些大体量的工程,放在日本可能得花上50年才能完成,但武汉却能很快完成,让人印象深刻。”    

  ■ 多元文化来碰撞

  全球化下武汉机遇多

  又潮又酷的意大利女教师萨拉·普拉托是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动物行为学、福利学和兽医学专家,在武汉生活的十年里为近千只猫狗免费注射疫苗。在她的努力下,更多武汉人了解到有关狂犬病的知识,学习如何与动物和平相处。让武汉成为“动物友好城市”,是萨拉的理想,她也一直在为此努力。

  孟加拉籍教师加力布在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给中国学生上“一带一路”课。他在中国亲身感受到“一带一路”的魅力,决定投入到相关课题的研究,并最终成为讲师,以自己的家乡和亲身经历为例,向中国学生传授知识。

  “在全球一体化模式影响下,武汉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全面,学术能力更强,武汉面临的机遇也更多”,来自英国的武汉英中学术校长吉尔斯·沃德尔说,“十年来,我感觉最大的变化是,学生和家长们眼界更开阔,关注领域更广泛,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核心热门科目,因为世界需要更多元更全面的人才。”吉尔斯校长在该校已执教16年,因其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国际教育经验,曾获颁武汉市政府“黄鹤友谊奖”。

  有同样认知的还有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斜杠女青年”米诺。她经营过线上服装店,开过中国餐厅,担任武汉马达加斯加人协会的主席……米诺曾先后在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度过了12年的求学时光。如今,她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在读博士生。在武汉获得高质量教育的同时,她也代表母校参加了各大国际青年会议和论坛,在世界平台发声,以交流推动创新发展。

  ■ 十年在武汉

  因爱聚一城

  今年是欧赞从塞浦路斯到武汉的第14个年头。来武汉后,他和一位武汉姑娘一见如故,品美食、侃人生,后来便组建起家庭,有了可爱的女儿。这几年,他专心侍弄自己的小花园,还在本地社区做起志愿者,在武汉享受着像花儿一样的幸福生活。

  来自荷兰音乐世家的律德在“知音故里”觅知音。他兼任武汉芳华爱乐团和湖北爱乐乐团指挥,“以乐会友”,在武汉结交了一拨好友,越南琴师阮延俊就是其中之一。两人因古琴而结识,又都留在武汉。二人不时相约拨弄古琴、品茶赏花,从不同角度交流对东西方音乐的看法。

  法国女婿乐杰在武汉不仅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半,还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友谊。他与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朋友,在武汉白鱀豚英式橄榄球俱乐部一起训练、打球、聚餐,逐渐建立起深厚友情。乐杰感慨道,武汉这座城市已经融入到他的血液里,成为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武汉期待与更多的外国友人相遇,也期待着与全球共创美好未来!

  (记者:范婷婷 潘茜 聂杨 实习生:王雅萱 黄依格 资料提供:中共武汉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通讯员:李高婧 张轩 李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