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嫁娶节俭办,亲戚邻里少麻烦;移风易俗人人参与,培育新风家家受益;生前尽孝厚养,身后文明安葬”……近日,走进京山市永漋镇,移风易俗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为推进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家喻户晓,7月以来,永漋镇掀起了移风易俗热潮。该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易旧俗”工程,将反对大操大办、倡导厚养薄葬,抵制天价彩礼等内容编入文艺表演节目中,目前正在编排《移风易俗》诗词朗诵、《彩礼风波》小品表演和《真善美家园》歌曲演唱等节目,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让表演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坎里。
邓竹清是永漋镇马家岭村党支部书记,他感触颇深地说,“村里部分群众好面子,在操办红白喜事时不仅通知亲朋好友、邻里乡亲,还请民间艺术团演出助兴,讲排场、比阔气等现象时有发生。”
不知何时起,原本朴素的乡风民俗悄然间变了味,村民们被繁重的人情消费压得喘不过气。对此,邓竹清与村“两委”干部一同商议,决定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狠刹不良之风。“我们把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修订村规民约,联合镇文体站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为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发力,提高乡风文明的程度。”邓竹清说。
前几日,村里一位老人去世,这位老人的儿子是村里乐队的负责人,他想为母亲举办一场隆重的葬礼。该村老党员、老干部彭德枝了解情况后,立即赶赴老人家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其儿子做思想工作,并详细解读村规民约,让他真正理解厚养薄葬的含义。最终,在她的劝说下,简化了治丧仪式,缩短了治丧时间,为附近父老乡亲们带了一个好头。
破除旧习,新风扑面。针对暑期“升学宴”“谢师宴”等名目繁多的宴请问题,该村还将组织村民群众召开大学新生座谈会,签订新风文明承诺书,鼓励家长放下世俗人情“面子”,拿起精神富裕“里子”,涵养新时代优良民风。(文 曾丹妮)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