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单体项目——十堰郧阳杨溪镇青龙泉社区。投资10亿元的“香菇小镇”集中安置4169户、15021位贫困农民,配套建设了多达1000万棒的香菇产业基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摄)
湖北,是全国脱贫攻坚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创造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荆楚篇章!
党的十九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举全省之力,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全省58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今天的湖北,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实现了荆楚大地的“千年之变”。
▶在全面小康征程中展现楚人精神
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奇迹——
成功抗击了新冠肺炎疫情,战胜了2020年大洪水,在全面小康的整体画卷中,湖北人民充分展现了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的楚人精神。
这是一场感天动地的大战——
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签订军令状。2万多个工作队驻村入组,挂图作战,不胜不休。湖北在全国率先对精准识别进行审计全覆盖,全省96个县市区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回顾这些年,湖北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一个个病因被找出,一条条脱贫之策开始实施。
武陵山中的恩施州,围绕一红一绿发展富硒茶产业,实施旅游扶贫。秦巴山区的郧阳区,建起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单体项目,“香菇小镇”拔地而起。大别山麓的麻城市,实施“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一业一品”,聚焦“花经济”。幕阜山里,启动绿色产业带建设,围绕6大绿色产业,建成项目33个……
从省领导到村干部,从企业家到爱心人士,上下一心,四方汇聚,层层抓落实,党的主张凝聚起战胜贫困的强大共识。
全省37个贫困县形成54个主导产业,建立4.3万个农业合作社,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316万贫困户被紧紧嵌在产业链上实现脱贫。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296元,增加到2019年的8149元,年均增幅25.4%。
一步跨千年,“农民”变“市民”。如今,88.23万搬迁群众住进新居,“忧居”变“优居”,“苦业”变“乐业”。截至去年底,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0%配套有带贫企业,33万搬迁户中,每户当中有劳动能力者至少有1人在外打工或就近就地就业。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成为新时代湖北最强音
对湖北的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念兹在兹:
2018年4月28日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坚战”;2020年5月24日,在参加全国两会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决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防止因疫致贫或返贫。”“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奋力谱写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成为新时代湖北最强音。
从边远山区到革命老区,从神农之顶到长江之滨,扶贫政策的甘霖雨露洒遍荆山楚水,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被相继攻克。
数百万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机会,贫困人口全部落实985“三重医疗保障”,全省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2020年,面对世纪疫情、严重水灾带来的“加试题”,全省上下统筹打好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圆满完成剩余5.8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底线不破、后墙不倒。
2021年以来,我省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守底线”“上层次”,以扎实的工作成效,在国家组织的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中获得“好”的等次,在国家实施的衔接资金绩效评价考核中也获得“A”等次的好成绩。
▶脱贫只是第一步,好日子还在后头
去年5月底,由省扶贫办更名的省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随后,全省4.26万余名干部迅速进驻村组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始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有的干部刚拔掉“针头”就回到村头;有的干部夫妻二人“同上阵”;有的带上孩子,雇上保姆,“举家”扎根脱贫一线;有的干部在父母弥留之际,没能尽儿女最后一份孝道;有的干部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岗位……
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如今,大地变了模样,山村焕发生机。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已徐徐铺展。
“十三五”末,湖北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其中,到2020年,湖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306元,是2000年2313元的七倍多,是2010年2.56倍。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全省实现村卫生室、村医全覆盖。
今年初,经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统计:2021年湖北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2835.37元,较上一年强劲增长32.81%,大大快于我省农民收入增长水平,也高于全国脱贫人口收入增长水平。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5700万荆楚儿女激情昂扬,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链接
湖北首创大数据精准识别
“这次核查之后的贫困户,我服气!”2017年5月,建始县高坪镇一位争贫困“帽子”的上访户感叹。
让老上访户服气的是建始县用上了大数据比对。这套精准识别系统在全国得到推广。
茅田乡太和街村谭某的儿媳是村委委员,且为非农业户口,家中还有小汽车,却被定为“精准扶贫对象”。核查组深入了解后发现,乡政府驻村干部易某擅自更改贫困户投票结果和会议记录,将不符合条件的谭某一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易某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最终还是没躲过大数据的“天眼”。谭某一家被取消贫困户资格,易某也受到严肃查处。
精准脱贫首先要精准识别。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我省在全国率先对精准识别进行审计全覆盖。为保证扶贫数据的精准,全省扶贫系统在扶贫项目关联生成、历年数据比对生成和行业信息交换的基础上,对全省有扶贫任务的96个县市区,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并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建始县的扶贫干部在电脑自动复核时,就发现了茅田乡太和街村谭某儿媳的数据不一,产生怀疑,要求驻村工作队员复核后,最终让易某露出了马脚。
当年,仅建始县就剔除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433户,新发现和认定贫困户397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专家点评
在脱贫摘帽的新起点上接续奋斗
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在全省5700万荆楚儿女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这个千年梦想。
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湖北探索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如五级书记抓脱贫的领导体系,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组织领导、驻村帮扶、政策支持、社会参与的责任链条,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等,这些好的工作方法和制度,在巩固脱贫成果并衔接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正在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取得成效。
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后,相对贫困还将长期存在。中央确定了“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坚持现行主要的减贫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十分重要。建立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及时精准实施帮扶。推进脱贫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有效衔接,为少数特殊困难群众兜牢社会保障底线,进一步做强做实产业,迈向共同富裕,我们依然在路上。(中南民族大学教授 阎占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