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国企开启“革命性重塑”改革 4年内,力争新增3家以上“中国500强”
国资因改革而生,国企因改革而兴。改革,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把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湖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推动国资国企改革迈上新台阶。
重组效应初显
2021年12月,湖北省迎来新一轮省属国资国企改革。此次改革,因“整体性重构”“革命性重塑”,被称为近年来湖北省力度最大的一次国企改革。
根据相关方案,省属企业按照“突出主责主业、注重国企功能、聚焦创新发展”的原则,计划将包括金融、文化类的35户企业整合重组为13户。
改革明确,力争到2025年,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分别翻一番,资产总额突破3.5万亿元,营业收入突破350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300亿元;新增3家以上企业进入中国500强,控股上市公司20家左右。
截至目前,湖北交投集团、湖北联投集团、湖北宏泰集团等8户省属企业完成挂牌,并加速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
湖北交投集团组建湖北省智能交通研究院;湖北联投集团组建新的工建集团;湖北文旅集团促进“四旅”融合,组建湖北国贸集团;湖北铁路集团发起设立1000亿元湖北省铁路发展基金;湖北农发集团组建湖北小龙虾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长江产业集团将46家二级子公司优化整合为17家,设立400亿元的长江产业投资母基金和100亿元长江创业投资母基金;湖北宏泰集团加快推进碳金融中心建设,制定省农信联社改革实施方案;湖北机场集团建成全国民航最高等级的协同运行系统,在全国率先改造完成首个5G全覆盖航站楼。
据统计,一季度改革挂牌的7户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4.63亿元,同比增长44.84%;实现利润总额10.49亿元,同比增长40.73%,整体发展质效高于省属企业平均水平,重组效应初步显现。
再推“1+N”改革
4月7日,湖北省召开2022年全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暨国资国企工作会议,明确省属国企今年预期目标:资产总额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00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投资600亿元,同比增长30%;利润总额120亿元,同比增长15%;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2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
“当前省属国资国企改革还处于破题开篇的起步阶段,发展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高,改革任务还十分艰巨。”省政府国资委负责人坦言。
为此,湖北省将全面出台“1+N”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后续省属企业改革,出台中南建院、省农信联社及8家省属文化企业全方位改革,力争上半年将35家省属企业整合为13家左右,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已挂牌的企业,将进一步整合融合释放改革乘数效应。如湖北交投集团将着力推动交规院、勘察设计院、路桥设计公司整合,补齐设计领域短板,打造全国领先的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生命周期运营商,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湖北联投集团将整合内部业务板块,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功能园区全生命周期运营商,城市更新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和工程建设全领域总承包商,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将以市场取向,推动企业经营机制根本性变革。通过规范法人治理,实施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营机制,激发企业内生活力。
“三新”成突击方向
实现赶位超车,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三新”将成为湖北省国企改革的突击方向——
融入“新战略”。围绕“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和“51020”现代产业集群,省属国企将展现新作为。湖北省将全力支持交投集团、铁路集团、机场集团、港口集团“一盘棋建设、一张网运营、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京港澳高速湖北段改扩建、荆荆高铁、新港江北铁路、天河机场第三跑道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长江产业集团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
打造“新引擎”。今年省属企业将新增10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培育中南建院等一批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打造花湖智慧机场、楚天云、长江云等一批数字化应用示范场景,推动省属企业实施“双碳”战略,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和科技创新“新物种企业”。
抢占“新赛道”。湖北省将全力支持鄂旅股份实现首发上市,积极推动湖北银行、中南建院整体上市,大力培育交投智能检测、楚天云、中科水生等上市后备企业,省属企业新增两家以上上市公司,培育若干百亿市值上市龙头企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左晨 通讯员 郭之)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