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西南北四向拓展 铁水公空四网互联 湖北加快建设新时代“祖国立交桥”
3月28日,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仙桃段开工,全长36.5公里,总投资约78亿元。
在建高速超1000公里,5座大桥同步跨江……眼下的湖北交投“虎”力全开,展开了2300多亿元交通项目,成为湖北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的生动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为我国交通的未来描绘了宏伟蓝图。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以来,湖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围绕发挥区位交通和市场空间优势,提出加快包括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在内的综合交通新一轮大发展,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湖北”和新时代“祖国立交桥”。
交通投资“标”出新高度
3月19日,一架波音757-200全货机穿出云霄,稳稳降落在鄂州花湖机场,标志着亚洲首个货运机场成功试飞,与天河枢纽相响应,湖北“客货双枢纽”已然成形。
3月31日,湖北省首条智慧高速公路——鄂州花湖机场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为冲刺5月通车、与鄂州花湖机场同步投入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年以来,湖北省交通建设可谓好戏连台——
总投资117亿元、全长77公里的荆(门)荆(州)铁路施工现场,全线箱梁架设施工展开,标志着湖北省全资建设的首条时速350公里高铁转入线上施工阶段。随着今年郑万高铁、黄黄高铁年内通车,湖北省高铁通车里程将实现新的跨越。
李埠长江公铁大桥、观音寺长江公路大桥、武松高速江陵至松滋段 “两桥一路”同日开工。其中,主跨1120米的李埠大桥,跨度位居同类桥型世界之首,观音寺大桥是世界第一大跨径公路斜拉桥。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交通强国,即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乃至“人悦其行、物优其流”。
密织交通网,筑牢湖北发展大底盘。2021年,湖北省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00.9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20.1%,再创历史新高,强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疫后重振。今年,新的目标被标定在了1300亿元的新高度。
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如何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2021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交通建设要“集成集聚”,构建东西南北四向拓展、人物资信四流融合、铁水公空四网互联的交通物流体系,真正把湖北地理优势转化为区位优势,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当好发展“开路先锋”
紧盯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持之以恒抓落实,让交通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
交通枢纽支撑功能强柱补梁。今年,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全面梳理完善全省交通补短板工程三年行动项目库,更新后项目总数达到375个,总投资4796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299个、开工率为79.7%。
形成畅通循环“大动脉”——
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号角吹响,全省迅速掀起港航建设高潮,投资1623亿元建设72个“铁水公”重点交通项目。湖北省5个入列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项目,已有两个通过国家验收。
破解“连而不畅”尴尬,集疏运体系建设频放大招——
省港口集团挂牌,“巨轮”鸣笛起航,港口“抱团”出海,综合交通枢纽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1+1>2”效应日益凸显。
锚定建成国家多式联运区域中心这一目标,湖北多措并举构建“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港城一体”水运体系,让各种要素在“祖国立交桥”上畅快流动。
“九省通衢”迈向新格局
“这条路通了,将让百万黄冈群众融入武汉城市圈‘一小时通勤圈’。”在即将通车的麻安高速铁门西收费站,湖北路桥集团项目部副经理林利峰高兴地说。
加快实现交通“硬联通”,是打破实施区域发展布局内循环制约、提升群众出行体验的重要一环,未来三年内,湖北省将打通拓宽139条断头路瓶颈路。这也是交通强国提出的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的重要一环。
省交通运输厅称,湖北已入列全国首批交通强国试点省份,交通运输部已经批准湖北省在现代内河航运等6个方面开展试点,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目前相关试点正在抓紧推进,这为湖北交通运输在关键领域率先突破、打造样板提供了有利契机。
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得中独厚、得水独优的湖北迎来重大机遇。按照《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京津冀至粤港澳、长三角至成渝2条主轴在湖北交汇,湖北省新增国家高速公路约1700公里,新增国家高等级航道约680公里。目前已明确进入国家规划的公路水路项目投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武汉西等17个客运枢纽项目进入国家“十四五”综合交通枢纽专项规划,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