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标全国强县 借力资本市场 湖北七成县域谋求上市“破零”
2家来自湖北县域的企业即将在A股上市。
3月1日,来自云梦县的湖北中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注册获证监会批复同意,即将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上市。来自当阳市的湖北东田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上市已通过深交所上市委审核,并向证监会提交注册。
上市公司是优质企业的代表,其数量和规模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经济活力的体现。上市,也是企业裂变发展的平台、区域经济创新升级的引擎。在做强县域经济过程中,湖北如何进一步向资本市场借力?
21个县域,28家上市公司
中一科技上市后,云梦县将实现A股上市公司零突破。这家以电解铜箔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主业的企业,处于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上游,此次上市拟融资7.16亿元。
近年来,湖北县域企业加快上市步伐。2021年,先后有共同药业、祥源新材、华阳变速3家县域企业登陆A股市场,分别来自宜城市、汉川市、郧阳区。
然而,上市公司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仍是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
根据最近发布的《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纳入县域经济综合评价的78个县市区,2020年GDP已占全省比重58.7%,到2025年将达60%以上。
但在湖北上市公司版图中,县域板块还较薄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梳理统计,截至3月15日,湖北有境内A股上市公司129家,其中县域上市公司28家,来自21个县域,家数占比21.7%。境内A股上市公司县域覆盖率不到三成,超七成的县域还是空白。
县域上市公司存在市值不大、竞争力不强的特点。截至3月15日收盘,这28家县域上市公司平均市值59.45亿元,总市值1664.69亿元,在全省上市公司中占比11.57%。
与全国强县差距较大
放眼全国,县域间竞争激烈。沿海发达地区县域已形成数量可观的上市公司集群,中部兄弟省份的资本市场强县也脱颖而出。
被誉为“华夏A股第一县”的江苏省江阴市,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公司58家(含A股上市公司35家),组成亮眼的“江阴板块”。当前,资本市场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江阴正以推动企业上市为抓手,全面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提出“科创江阴”建设三年行动,大力发展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邻省湖南的县级市浏阳,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9家,位列中部地区县域第一。浏阳坚持培大育强与招大引强并举,把上市公司作为行业发展标杆,该市提出,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到2024年上市公司总数要达到14家。
对标先进,尤需奋力赶超。在湖北,武汉市江夏区有3家A股上市公司,居全省县域第一;应城市、汉川市、潜江市、荆门东宝区、鄂州鄂城区各2家;当阳、宜城等15个县域各1家。在武汉市,蔡甸、新洲、黄陂3个远城区尚没有A股上市公司。全省7个全国百强县中,宜都、大冶、枣阳的A股上市公司尚未破零。
省级加强指导,多地发力赶超
抓上市就是抓发展、抓创新、抓未来。《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积极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支持优质企业、高成长企业上市,加强有上市意向企业的辅导培育。
企业上市,重在新兴产业的培育,以及后备梯队的建设。当前,湖北省各地纷纷对标先进,出台具体举措,把推进企业上市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牢固树立市场思维和金融理念,支持企业上市,今年有望实现A股上市企业储备数达到5家,挂牌数达到3家。”十堰市郧阳区区长梅华介绍,该区把支持企业上市作为“冲刺中部百强县”的关键举措,围绕新能源、生物科技、绿色装配式建筑、文旅康养四大主导产业下大力气培育。去年,该区华阳变速在北交所上市,今年,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北长江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有望在A股上市。
2020年,长源东谷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襄阳市襄州区实现了A股上市公司零突破。目前,该区开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培育行动,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龙头领军企业培育库,推动更多企业走向资本市场。
当阳市对被列为省级“金种子”“银种子”上市后备企业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并给予专项政策扶持。
针对县域地区企业规模偏小、规范基础较弱的特点,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湖北证监局等部门加强对后备企业、在辅企业的政策指导,帮助企业规范治理,密切跟踪上市进程。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段银弟称,将通过几年努力,实现上市公司在全省县域更广泛覆盖,推动更多县域实现上市公司破零,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阳春)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