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放宽贷款条件 优化贷款流程 湖北“青创贷”5.48亿元助青年创业
“这一年,公司新招102名员工,产值超过2000余万元,同比增长250%!”1月15日,英山县创业青年谭炳成高兴地说。
谭炳成创办了一家小微企业,因资金短缺,生产一度停摆。2021年,他申请到180万元“青创贷”资金支持,公司又运转起来。
解了他燃眉之急的“青创贷”,是团省委联合省人社厅、省财政厅、人行武汉分行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共同发起的金融扶持项目。
该项目纳入人社部门创业担保贷款体系,利用贴息资金撬动金融资金,将创业青年自行承担利率降至2.35%-3.15%,其余部分由各级财政按比例承担贴息。
截至2021年底,“青创贷”已累计放贷2183笔,贷款总金额5.48亿元,惠及2400余名(家)青年创业者与小微企业。
10万元以内贷款,免除反担保
一份来自团省委的调研报告显示,青年创业融资“痛点”,主要源于疫情影响、企业生命周期较短、抗风险能力较弱、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等。因此,青年创业企业常需付出较高利息以保障企业现金流安全。
在此背景下,权威、靠谱、便利的“青创贷”项目,逐渐成为创业青年的放心之选。
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镇创业青年杨勇2016年在大九湖坪阡古镇开办了一家酒店,主打药膳特色菜,传承发扬盐道文化特色。公司创立后,每年带动就业近20人,年收入超150万元。
“2021年,我决定设立分店扩大经营规模,原本正常经营可实现平稳过渡,不料又遇上新一波疫情。”杨勇说,神农架景区全部关停后,公司旅游接待生意损失惨重。
一筹莫展时,他收到一份林区团委送来的“青创贷”贴息贷款项目宣传册。仔细研究后,他提交申请、通过审批、拿到贷款,顺利度过公司经营低谷期。
像杨勇一样的农村创业青年,常面临小额贷款难、回款周期长、抵押要求高等问题。
为此,团省委积极争取各方政策支持,为农村青年创业项目小额贷款适度放宽担保抵押条件——
10万元以内个人贷款,免除反担保要求;20万元以内贷款,逐步取消抵押要求。
同时,为农村青年创业项目采取绿色通道、优先授信等方式,通过引入技术融资担保、农林地经营权抵押、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增信措施,持续降低贷款门槛,扩大贷款惠及面。
从申请到贷款到账,不超7天
专为创业青年而设的“青创贷”项目,方便又快捷。
“青创贷”项目实行“服务代办、联合审批”+“财政贴息、人行政策倾斜”的“组合拳”办理模式,创业青年从递交申请到贷款到账不超过7天,真正实现“干部多跑腿,青年少跑路”。
“感谢这场‘及时雨’,让我做成一笔大订单。”提起“青创贷”,通城县创业青年何忠亮赞不绝口。
何忠亮经营一家电力设备制造企业。2021年7月,工厂投产后不久,他就接到一笔总金额超过50万元的订单。
“当时手中资金几乎全投到设备采购和厂房装修方面了,订单采购成本缺口较大。”何忠亮说,眼看要丢掉订单,他心急如焚。
没想到,“救星”很快来了。
在一次常态化联系服务青年走访活动中,共青团通城县委工作人员了解到何忠亮的资金需求。分析项目情况后,工作人员向他推荐“青创贷”项目,并会同县人社局和承办银行主动上门,开展贷前尽调。
何忠亮接受了这一建议。预审通过后,团通城县委工作人员用最短时间帮他完成各签字盖章程序。3天后,他收到20万元贷款,采购到位获得客户认可,订单顺利拿下。
据了解,共青团咸宁市委还建立起“专业培训+专家讲座+专人指导+专项督导”工作模式,对基层团干部和创业青年开展金融知识培训和贷款申报辅导,增强一线业务办理人员专业服务能力,力争让更多青年办贷满意、创业顺利。
“造血”帮扶,“贷”动更多创业梦
建始县硒旅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伍飞也曾是“青创贷”项目受益者。公司经营陷入困难后,20万元“青创贷”资金为他提供了真金白银的帮助。
拿到贷款后,伍飞积极推动公司转型,培育一批能运用新媒体宣传建始产业、风景、文化的“代言人”,将公司业务从单一活动策划拓展到互联网、电商、文旅等多个领域,实现“活下来”到“强起来”。
后来,伍飞成为建始县青年创业协会会长。他定期组织开展青年创业者分享交流活动,促成多单合作。他也多次向其他农村创业青年推介“青创贷”项目,鼓励他们按需申请,创业成功后回馈家乡。
数据显示,湖北“青创贷”项目共为全省3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创业青年、小微企业提供贷款1472笔,贷款金额超过3亿元。
“我们将持续聚焦青年群体、聚焦重点项目、聚焦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健全‘联动’‘推优’‘熔断’等工作机制,做到‘青创贷’项目宣传发动到位、跟踪服务到位、审核审批到位。”团省委有关负责人说,全省各级团组织将继续整合资源服务创业青年,支持更多本土青年兴乡建业,吸引返乡青年创新创业,为助力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青年人才和创新企业储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通讯员 梁成)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