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武汉新增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八
2021-06-11 10:06:30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李玥

  原标题: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发布,我市新增4项 武汉非遗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八

武汉非遗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八

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市文旅局供图

武汉非遗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八

叶开泰中医药文化街区。市文旅局供图

武汉非遗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八

晴川阁禹稷行宫。市文旅局供图

武汉非遗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八

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江岸区图书馆供图

  日前,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市申报的武汉大禹治水传说等4个项目榜上有名。至此,武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达到19项。

  经评审,此次项目名录共计325项(其中新增185项、扩展项目140项)。我市申报的武汉大禹治水传说(民间文学类)、武汉杖头木偶戏(传统戏剧类)、叶开泰传统中药制剂方法(传统中医药类)及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传统中医药类)均入选。

  专家表示,综合非遗项目申报、传承人数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武汉非遗综合实力位列全国重点城市第八位。

  武汉市文旅局非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入选的4个项目历史悠久,产生于武汉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不断创新创造,从项目的演变中能看出武汉城市的发展变化,是城市发展历史的折射。如木偶戏这样土生土长的地方戏剧,体现的是当地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趋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武汉大禹治水传说讲述了尧舜禹部落联盟时代,大禹率众在此治水并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故事。武汉素有“江城”之称,因水而兴也为水所扰,治水故事反映出武汉人民面对困难奋斗不息、勇于抗争的城市精神。中药炮制技艺及中药制剂方法,则是武汉中医药资源的集中展示,显示了武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非遗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武汉市加大了非遗保护力度,特别是开展了非遗资源普查与记录工程、非遗抢救性保护工作。目前,武汉市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59项(其中市级项目168项、省级项目72项、国家级项目19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79人(其中市级258人、省级79人、国家级18人),各级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21个(其中市级13个、省级7个、国家级1个)。(长江日报记者 冯爱华 通讯员 刘甜甜 汪羽乔)

  链接>>>  

  武汉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简介

  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

  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是一种源于荆楚民间傀儡戏的传统戏剧,主要分布在武汉市、孝感市、荆州市、黄石市等地。其基本内容包括木偶表演艺术、木偶制作技艺和配音配唱艺术。早期主要用于民间婚丧堂会、寿诞生子和请神,后期增加了革命题材、历史题材、现代题材等诸多剧目。木偶戏制作精美、表演细腻,充分体现了荆楚的文化审美。

  叶开泰传统中药制剂方法

  叶开泰传统中药制剂方法是叶开泰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特色制药技艺。叶开泰创始于1637年,与同仁堂、陈李济、胡庆余堂并称为“中国四大药号”,至今仍保留古方古法,并通过严格的传承制度培养后人。叶开泰精工炮制、用料讲究,其制剂方法的演变不仅展示了中药生产在近代史上的发展,见证了武汉的城市发展,也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

  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是以彭银亭为代表、兴起于明嘉靖并传承至今的汉派特色制药技艺,其技艺核心在于以净制、切制、炒制、蒸制、复制等工艺,将中药材加工成可供临床调剂和制剂投料使用的中药饮片。“是药不丢,非药不用;依候而制,减毒增效”,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融百家之长,被誉为标杆性、示范性、引领性技艺,对了解中国中药史、武汉城市发展史具有较大价值。

  武汉大禹治水传说

  武汉大禹治水传说是反映大禹在我国中部长江流域治水的独特而典型的神话故事,其内容可以分为大禹及其儿子的治水故事、由核心故事衍生出的后人与大禹治水相关的传说这两个类别。区别于其他传说,武汉大禹治水传说有史料、专著、动画片、歌舞等诸多不同表现形式,形式多样而富于审美想象。通过武汉民众口头传承、传播以及传承人的讲述,武汉大禹治水传说进街坊、进社区、进学校,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