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民族工业园一角。(通讯员 李巍威 摄)
这些天,长阳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长阳民族工业园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秦道见忙得不可开交。
5月12日上午,秦道见接待三拨考察项目的客商,还有两拨客商在路上。此前,他已陪同一家落户企业现场选择地块,和两家企业敲定落户相关细节。
“过去提起长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清江山水、土家人文;现在,不少企业是冲着我们的碳酸钙产业来的。”秦道见说。
碳酸钙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据估测,长阳碳酸钙储量有1000万吨。近年来,长阳延伸碳酸钙产业链条,向食品药品碳酸钙领域进军,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吸引众多家企业落户长阳民族工业园,目前已聚集相关企业13家。
头部企业领跑
说起长阳碳酸钙产业,不能不提宜昌富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饶献勇。
2011年,浙江人饶献勇第一次到长阳,在都镇湾镇投资建设许家坪水电站。“土家人的热情好客和政府部门的高效服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最让饶献勇兴奋的是,他发现当地碳酸钙资源丰富,却苦于没有出路。“这就是我事业发展的新方向。”从那时起,饶献勇立志打响长阳碳酸钙产业知名度,带领碳酸钙产品闯市场。
2013年11月,饶献勇注册成立宜昌富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7200万元建设年产8万吨超细重质碳酸钙粉体加工生产项目。这是长阳第一家碳酸钙大企业。
经过几年发展,该公司发展成为一家集方解石开采、超细重质碳酸钙和食品、药品碳酸钙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产品应用于涂料、塑胶、造纸、食品添加剂等行业。该公司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成功跻身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要想做大做强一个产业,仅靠一家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在国内,从事碳酸钙生产的企业基本都集中安徽、浙江、江苏等地。饶献勇分析,如果把长阳的碳酸钙资源运出去,中间环节多、运输成本高,并不划算。“不如把这些企业请进来,做大延长碳酸钙产业链,让更多企业共享发展机遇。”饶献勇决定呼朋引伴,让更多企业家投资长阳。
饶献勇的想法与长阳县委县政府的规划不谋而合。2018年,他成为长阳首个非长阳籍“招商大使”。
10余家企业补链
“到长阳来看看。”2017年夏天,薛迪豹正在长沙出差,接到饶献勇的电话邀请。薛迪豹没想到,首次长阳之行,便与这个山区小县结下不解之缘。如今,他的身份是宜昌瑞展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到长阳之前,我考察过很多地方都不满意,对长阳是一见钟情。”薛迪豹说。此前,他在安徽黄山经营着一家公司,专门从事墙纸等绿色建材新材料生产、销售。
看准的事,薛迪豹从不犹豫。当年10月,他决定落户长阳;12月,签约;投资8000万元建设4个车间、一个仓库,占地面积近37亩。之所以有此决心,薛迪豹说,是政府的支持力度给他吃下定心丸。
一点一滴汇聚投资信心。今年5月,瑞展公司再投1.2亿元新上压延膜项目,这是产品的上游材料,其原材料来自富饶新材料公司的碳酸钙粉。薛迪豹算账,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来往长阳和黄山间的运输成本约250万元,公司总产值将超过1亿元。
如今的长阳民族工业园区如同一块巨大磁石,吸引湖北同济富饶钙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宜昌久连环新材料有限公司、宜昌承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10余家产业链相关企业纷至沓来。
5年打造80亿产值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长阳工业没有优势。”湖北阿哥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沛最近回长阳看了看,笑言“这种老观点要改变了”。
胡沛是长阳人,毕业后到江苏张家港打拼,经营一家硅藻板环保新材料生产企业。受家乡邀请,胡沛回乡考察。“当地政府向更高标准看齐,打造优良营商环境;长阳民族工业园紧邻宜都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交通更方便了;各类政策、服务、配套等日益完善。”长阳让胡沛刮目相看:“企业落户长阳,放心!”目前,该公司一期投资1.3亿元生产环保新材料项目已具备开工条件。
据统计,长阳民族工业园区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有21个,入驻企业15家,建成投产企业9家,在建项目11个。“十四五”期间,园区将招商引进项目50个以上,项目投资80亿元以上,实现产值80亿元以上,带动万人就业。
目标是压力,更是动力。“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实际工作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思想解放得还不够。”秦道见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该县专门在宜昌市委党校开办长阳班,学习先进、广开思路,并组织园区工作人员到浙江、安徽、江苏等地看环境、学服务。
该县还建立“县领导+政府部门一把手”包保服务企业的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个性服务;探索住建、发改、国土、招商等部门把办公室搬到园区,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扫除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让企业轻松上阵、快速发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覃丹 李巍威)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