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9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近600亿——鄂州临空经济加速“吸金”
建设中的鄂州市临空经济区,图中建筑为鄂州市临空经济产业展示中心。(通讯员 何景星 摄)
阅读提要
按照计划,鄂州花湖机场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校飞。
“在建与新建的亿元以上项目达29个,总投资近600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55亿元。”鄂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尹彬表示,经过一年多时间“打基础”,临空区正在成为投资热土。
“最高峰时一天要接待10余批人次,来自国内外的考察客商络绎不绝。”5月18日,鄂州市临空产业展示中心负责人魏学智说。
距离该中心不远处,正是如火如荼的鄂州花湖机场施工现场。
数百亿元投向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12月18日,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挂牌成立,起步管辖区149平方公里。起初,这里大多为农村地区,除一条203省道外,能承载产业落地的基础配套设施几乎空白。
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是提升产业承载力的第一步。“先委托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整体规划,瞄准国际化‘航空城’目标,统筹机场周边所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尹彬说。
疫后不到一年,全区采取一对一跟踪服务模式,现已累计获批重点项目用地5300余亩。同时,相继启动建设安置小区、水系综合治理、机场高速、机场供电供水、污水处理、骨干路网,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配套项目20多个,总投资数百亿元。目前,“五横六纵”城市路网已完成基础部分,年内将陆续建成通车。
2月27日,鄂州航空物流产业园启动建设,首期6条道路首先动工。按规划,临空区还将联合武汉港发集团对五丈港燕矶作业区进行综合开发,使鄂州空港综保区成为全国唯一兼具空港和水港的综保区。
“选择到临空经济区投资,我们看重的不仅是机场的效益,更看重地方政府的执行力。”日邮物流(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杉岡正宽说。
最大限度打通要素瓶颈
资金和用地不足,是制约鄂州市临空经济区发展的两大要素难题。
一方面借助外力,继续推进“投资人+EPC”投融资模式。所谓EPC,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去年,临空经济区引入中国一冶、中铁开投、中铁上海局、中建三局等社会资本63亿元,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及花马湖西产业园、北产业园建设等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新策划总投资53亿元的3个项目正在招标中。
另一方面,立足于早、着眼于细,抢抓政策机遇,提前开展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研究策划。全区今年重点建设项目中具备发债条件的有17个,总投资118.21亿元,拟申报发债41.27亿元。
金融支持方面也获进展。如沙塘安置小区项目获银行授信资金12亿元,临空产业孵化基地项目争取银行授信资金4亿元,全年4000余户征拆计划、10多亿的货币补偿资金已到位3亿元。
另外,征地、拆迁、清表一体推进,全面实行“标准地”出让模式。“项目已取得用地批文,土地平整完成后即可开工。”金龙机电鄂州智能制造项目负责人说。
据悉,临空区的光电子产业园、西产业园、北产业园、医疗健康产业园、顺丰产业园和综保区总用地面积约2.88万亩,其中1.06万亩具备“标准地”条件。依托园区,将着力推进飞机改装维修及零部件制造、综合仓储物流及分拨、大数据及供应链管理等9大产业集群加速聚集。
持续擦亮营商环境名片
近期鄂州项目拉练比武,临空经济区综合排名再获第一。“这与全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持续努力密切相关。”鄂州临空集团公司总经理窦小华说。
《鄂州市临空经济区促进招商引资加快产业落地的实施办法(试行)》也正抓紧研究,未来将在土地供应、税费减免、产业基金、人才服务等方面形成一系列优惠政策。
5月底,新建的区行政服务中心将投入使用。“精准服务,及时响应,是我们对入区企业的首要承诺。”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严娅说,除了不断提升“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事联办”服务水平,还将向企业推出“网上办+上门办”“预约办+帮代办”“承诺办+容缺办”等服务套餐。
2月9日,临空经济区与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国际分拨、全球维修、跨境电商三大中心项目签订框架协议。3月15日,鄂州市举办招商引资暨招才引智临空经济区专场推介会,吸引了16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知名人士参加,现场签约项目19个,总投资351亿元。
据了解,临空经济区现已先后与省交投集团、明理医疗、富春物联、日邮物流、武汉光谷金控集团等企业累计洽谈合作项目92个。
“未来将紧盯主导产业,继续通过引进城市合伙人、聘请招商大使、举办招商招智推介会和产业基金等方式,加快项目引进导入。”窦小华说,力争未来每年签约落地3至5个重大产业项目,以实现中小企业满天繁星、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劲松 夏中华 通讯员 熊聪)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