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星斗山·利川红:让“绿叶子”变“白银子”
2021-04-26 18:32:01来源:人民网编辑:李燕责编:李玥

  雨后初霁,碧空如洗。垄垄茶园,葱绿蜿蜒。微风拂过,茶香扑鼻。

  与茶园这番悠然惬意不同,眼下,利川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文斗镇火石垭村的生产车间内,是一派忙碌景象——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包装……机器运转不息,工人穿梭其间。

  时间回到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该公司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创新12854帮扶模式、发展茶叶2.6万亩、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人均收入1.6万元以上……多年来,该公司立足“星斗山·利川红”品牌,让“绿叶子”转化为“白银子”,交上一份成色十足的脱贫答卷。

  创新模式 助五千户茶农“摘贫帽”

  “没错,总共4854元!一个月还差一天哩!”

  杨序远熟练地拨拉着老算盘,将老花镜褪到鼻尖,声音中气十足。

  这笔钱,是他和老伴儿卖鲜叶的收入。

星斗山·利川红:让“绿叶子”变“白银子”

杨序远老人打算盘记账 张宝训 摄

  杨序远今年75岁,是文斗镇大杉树村人。每到下午,卖茶归来的他,会将当天采茶量和收入,密密麻麻记在泛黄的本子上。

  前几年,老人退耕还茶。为鼓励村民发展茶叶,星斗山红茶公司免费送茶苗和有机肥上门,还签订收购合同。

  “重活干不了,散工没人要,几十岁的人了,哪里一天去挣百来块。”如今,杨序远十分满足,不后悔当初种茶的决定。

星斗山·利川红:让“绿叶子”变“白银子”

企业与茶农签订收购合同 张宝训 摄

  在星斗山红茶公司带动下,走上脱贫致富大道的,远远不止杨序远一人。

  该公司积极依托“利川红”品牌,创新实施“12854”帮扶模式,即1个龙头企业,通过1个名牌产品带动1个特色优势产业、通过2个专业合作社、帮扶毛坝镇和文斗镇两个乡镇8个贫困村、精准帮扶500户、采取建茶园、供农资、帮采摘和安排就业等4条具体措施。

  毛坝镇是“利川红”传统产区,发展步入正轨。公司响应政府的忠路、文斗、沙溪连片扶贫开发政策,将新基地布点到更多偏远乡镇,带动更多村民因茶而兴,因茶致富。

  在“利川红”第一村的毛坝镇兰田村,村民胡桂碧告别浙江打工,回家种植2亩多地冷后浑,依托茶园还做起民宿,如今每年能轻松收入10万元。

  按照就业政策,文斗镇大杉树村杨欢来到公司上班。除了有稳定的收入,她还经常参加公司组织的茶艺培训,“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能力。”

星斗山·利川红:让“绿叶子”变“白银子”

村民卖鲜叶喜领现金 张宝训 摄

  多年来,星斗山红茶公司发展茶叶面积达到2.6万亩,累计投入资金近400万元,受益茶农9600户,其中贫困户5000余户,茶农人均收入达1.6万元以上。同时,公司还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优先满足贫困户子女。

  先建厂房 给村民吃下剂“定心丸”

  位于文斗镇火石垭村的加工厂房,错落有致,漂亮大方。眼下,正值生产旺季,厂房灯火通明,茶香四溢。

  为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早在2017年,星斗山红茶公司刚到文斗镇,在政府帮助下,合计投资1200万元,就建好加工厂房。

  距离第一批鲜叶加工“出炉”,新厂房“闲置”了两年有余。虽然面临着资金压力,但是,公司更看重的是“带动价值”,为给村民吃下“定心丸”。

  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

  刚开始,星斗山红茶公司到文斗镇发展茶叶,许多村民并不看好。

  “种了一辈子水稻,我哪里会种茶哟?”“大家都种茶,能不能卖个好价,还是未知数”……最初,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公司副总经理、首席制茶师邱建红回忆,在“尖刀班”带领下,通过小组会、院落会,进村入户,为村民讲前景、摆政策、算细账。

  “文斗镇现存多株百年古茶树,说明这里是适合种茶的。”

  “村里青壮年多出门打工,而采茶劳动强度不大,老年人在家就能挣钱。”

  为了做好扶贫工作,作为私营企业,公司成立了扶贫办公室,派驻多名技术员,常驻文斗镇带动村民发展茶叶。

星斗山·利川红:让“绿叶子”变“白银子”

企业登记贫困户情况 张宝训 摄

  从极力反对到积极支持,大杉树村民邓碧云态度是180度转变。

  老伴儿因脑血栓后遗症,行动不便,常年需邓碧云照顾。邓碧云记得很清楚,多年前为了卖稻谷,出门几个小时。轮椅上的老伴儿,一直在院子等她回家。待她回来,已是伸手不见五指,老伴儿被蚊子叮得起了脓包。此时,邓碧云抱着老伴儿放声痛哭。

  如今,地里种上了茶树,劳动强度不大,邓碧云还能随时回家,照看老伴儿。企业每天下午上门收购鲜叶,她也免去了奔波之苦。

  见到村里茶叶发展势头好,村民日子越来越好了,连在外打工的女儿杨贵平也心动了。“等孩子大些了,我也回来种茶!”

  文斗镇海拔跨度从350米到1200米,在公司发展下,实现梯级上市,从3月到9月都有茶叶采摘。目前,该镇茶叶面积达2.5万亩,茶叶产值过亿元。

  茶旅融合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4月以来,阴雨居多。文斗镇堰塘村忙趁好天气,组织村民将一棵棵红豆杉、桂花树等树苗,栽进漫山的茶园里。

  经常是日落西山,村党支部书记彭兴科还舍不得离开,坚持在茶园里转转。一棵棵茶苗、一片片茶园,在彭兴科眼里,就像自己的孩子。

  站在堰塘村十二组一处山顶,可将大杉树村和花台坪村的成片茶园一览无余。

  去年,彭兴科托熟人找到邱建红,盛邀企业进村发展茶叶。在邱建红的建议下,村里不仅栽种了成片的茶叶幼苗,还在路边、田间种上景观树。

星斗山·利川红:让“绿叶子”变“白银子”

邱建红在楠木村冷后浑基地指导村民采摘 张宝训 摄

  青山绿水满眼翠,鸟语花香沁心脾。邱建红却无暇陶醉美景,从毛坝到文斗、从车间到基地……他总是马不停蹄奔波在路上。

  “让茶农收入更加多元化。”邱建红说,不仅能让茶农因卖茶收益,还要通过打造茶园,增添文化元素,吸引游客聚来,走上茶旅融合道路。

  星斗山红茶公司出资20万元,购进红豆杉、樱花等树苗,分发给大杉树村郁江沿线的茶农。

  茶叶兴,产业兴。发展茶叶产业,不能因盲目发展而失去特色。为此,星斗山红茶公司根据地形、土壤等特性,结合“一村一品”格局,在不同的村发展不同的茶叶品种。大地坪村和花台村以种植“鄂茶十号”为主,太阳坪村以“奇兰”为主,大杉树村则以“梅赞”为主。

  回顾过去,星斗山红茶公司通过推广品牌、提升品质,让“利川红”的名头越来越响,让更多茶农脱贫摘帽。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卓万凯介绍,利川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利川红的开创者和主导者,充分发挥品牌在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将不忘初心、持续聚焦、开放包容,奋力打造中国红茶第一品牌,为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张宝训 秦卫飞 蒋姮)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