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年完成投资319亿元 我省水运投资进入全国内河第一方阵
俯瞰荆楚大地,长江、汉江如彩带蜿蜒舒展。
水,给人类带来勃勃生机。顺流而下,只见江面百舸争流,两岸港口、港区林立。
凭栏回首,湖北水运喜事连连:我国内河最大集装箱船首次出海、长江首座智能化洗舱站落户枝江、投资38亿元的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一期工程开港……这些,都是湖北水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
湖北省港航局最新统计显示,五年来,湖北水运投资创历史之最,共完成投资319亿元,年均投资超过60亿元,在长江流域各省内河投资中排名前三,进入全国内河投资第一方阵。
水运争当重振排头兵
3月17日,汉江雅口航运枢纽工程二期建设工地,塔吊转动、焊花飞舞,巨大的钢围堰里,数百名建设者在河床下面“打钢筋”。这个汉江在建的最大枢纽工程,正与时间赛跑,抢黄金施工期。沿着施工便道可见,一排排20米高的闸墩林立,一座座箱梁正加紧预制。
总投资33.5亿元的雅口航运枢纽,是湖北省“十三五”重点项目,选址在宜城市一处3.2公里宽的汉江上,设计有44个泄水闸,每个重达138吨,是汉江在建的“最强壮”工程。这是湖北省汉江梯级开发规划9级中的第7级枢纽,计划2022年建成,届时从雅口至上游崔家营将形成52.7公里千吨级航道,全面提升湖北内河航运能力,扩大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辐射范围。
雅口航运枢纽建设,是湖北水运投资创新高、工程建设正酣的缩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经济重振的“压舱石”,湖北水运更是投资中的排头兵。
时钟回拨至去年,受新冠疫情和长江流域性特大洪水双重冲击,“十三五”水运结账目标出现落差。
危难见忠诚,时艰显担当!
2020年8月开始,省港航局启动“奋战后四月、结账‘十三五’”专项调度,局面迅速扭转,复工达产实现双百,三项指标实现“三超”。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7亿元,超额完成确保目标任务48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投资达10.8亿元,创“十三五”单月最高纪录。
全省共有12个港口项目建成,“十三五”项目库中已建成的项目达到43个。汉江碾盘山至兴隆段航道整治工程顺利竣工。雅口枢纽主体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并实现船闸通航,孤山枢纽3台机组投产发电,新集枢纽正式开建。
5年来,湖北长江、汉江航道分别跨上万吨级、千吨级。新增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352公里,总里程达到2090公里,位列长江中上游省份第一、全国第二。汉江河口2000吨级航道、香溪河、蕲河、陆水、浠水、溇水等航道建设顺利推进,全省“两横一纵一网四支”的航道网络体系加快形成。
水路运输量一路上扬
深夜,武汉港阳逻集装箱码头灯火通明,4个泊位停靠四艘船舶同时作业。
武汉新港管委会介绍,武汉港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93.29万标箱,比2019年增长14.4%,较“十二五”末增长82%,位列世界内河集装箱大港前列,继续保持并扩大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领先地位。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0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国港口30强的第23位,增速位列第5位。
江面上,船舶川流不息,湖北沿线港口一派繁忙,昔日大港已经悄然回归。
水路运输量企稳回升一路上扬。2020年,湖北新增航运企业7家,全年完成水路货运量4.07亿吨,同比增长4.1%,比2017年净增4600万吨,超出省政府下达的运输结构调整任务4.8个百分点。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229.3万标箱,同比增长9.4%,位居长江中上游第一位。其中2020年11月份集装箱量达“十三五”单月最高水平。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4.98万标箱,是2017年3倍,达省政府目标任务的141%。
5年来,湖北港口、码头、岸线格局发生深刻改变。全省港口货物通过能力净增1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净增100万标箱,分别达到4亿吨、500万标箱。港口生产量持续增长,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
万吨巨轮通江达海
2月28日,“汉海5号”集装箱轮缓缓离开武汉港阳逻港二期码头,装载湖北和湖南两省的医疗用品、机械设备、玻璃幕墙、光缆、茶叶等产品驶往上海洋山港,再出口至东南亚和欧美地区。
“汉海5号”船长139.8米、宽26米、深11.5米,吃水6.9米,最大载重量16338吨,载箱量1124标准箱,是我国内河最大集装箱船。目前,长江武汉至安庆段,已提升到6米深航道,武汉至上海已成为“水上高速”。“汉海5号”开通武汉至上海洋山集装箱江海直航航线,实行双周班运营。
5年来,湖北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实现巨大提升。全省货船平均吨位达到2512吨,比“十二五”末提高48%,运力结构更加优化。示范船型不断涌现,建成5艘江海直达1140标箱集装箱船、2艘近洋直达500标箱集装箱船,以及长江内河第一艘50米以上的纯电动旅游客船。
湖北省港航局局长王阳红表示,将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奋力谱写“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现代化水运新篇章。(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陈珺)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