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宜都14亿元修复山水林田湖草
2020-11-12 11:35:11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宜都14亿元修复山水林田湖草

长江宜都枝城段绿意盎然。(通讯员 冉德强 摄)

  宜都地处三峡库区,山水资源丰富。境内,长江奔腾41公里,清江蜿蜒47公里,两江在这里交汇。

  2019年,宜都7个项目入围全国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试点,规划总投资14.3亿元。近两年来,该市累计投资9.6亿元,完成项目进度的67.1%。

  变了!宜都的天蓝了,水清了,岸绿了,人笑了。“试点项目建设正在转化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宜都市山水办常务副主任王德凤说。

  黄金岸线镶绿边

  秋日,暖阳。宜都市枝城镇解放路社区北门矶头,70岁的梁本玉坐在滨江公园里晒太阳。“清爽,敞亮!我在这里住了30多年,没想到会有这一天。”梁本玉脸上乐开花。

  枝城是宜都的化工大镇,物流业发达。北门矶头紧挨长江边,是重要的水路中转地。曾经,不长的黄金岸线边盘踞着25个黑码头,砂石、煤、矿等原材料在此下船,重型卡车整日来往穿梭转运,腾起的灰尘遮天蔽日。因此,枝城被当地人戏称为“光灰的世界”。

  2019年,长江干线枝城段生态修复城区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现场负责人方科介绍,该项目采取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设,总投资约4.72亿元,建设内容涵盖岸线生态修复、城市节点景观道路、桥梁等八大领域。

  如今,漫步北门矶头滨江公园,绿草如茵,银杏挺拔。草地上点缀的几艘渔船,不时有游人走上前拍照。方科介绍,该项目已建成生态缓冲带及滨水湿地96亩,生态绿道2.5公里。空中俯瞰,长江岸线犹如镶嵌一条绿色的裙边。“环境好了,人也感觉年轻了。”夜幕降临,悠扬的乐曲声响起,梁本玉在滨江公园里跳起欢快的广场舞。

  目前,宜都已对107个码头实施拆、关、并、治、绿等综合治理,长江岸线恢复植被面积3公顷,码头复绿22.5亩。

  廖家湖湿地建设忙

  11月4日,宜都市廖家湖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区项目现场,6公里长的水系两侧,多台挖掘机正轰鸣作业。

  廖家湖片区位于陆城街道办事处城郊,呈带状分布。项目负责人郑瑞强介绍,该片原本是长江行洪区,三峡工程建成后,当地人圈湖造田,也有人养鱼。慢慢地,廖家湖湿地功能退化,水系连通性差;加之生活污水排放,农田面源污染,水环境日益恶化。

  廖家湖片区何去何从,曾在宜都引发争论。地图上看,该片区被长江环抱,距离在建的宜都长江大桥仅几分钟车程,有人建议拿出这片土地用于商业开发。

  不能破坏生态挣快钱!宜都市委市政府一锤定音。

  2019年,宜都启动两河流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廖家湖湿地综合整治列为子项目之一。该项目规划面积约1万亩,其中水体面积705亩,一期投资3800万元,修复湖区水体连通,重建湖底“微地形”,修建生态缓坡性岸线,恢复动植物多样性,把该湖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的城市生态公园。

  郑瑞强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为控污截污,他们在居民家附近修建小微湿地,通过三层过滤,减少生活污水对湿地污染。“人和动植物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人有活动空间,动物也要有。”郑瑞强说,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将建设两栖动物迁徙廊道,实现“生态、生活、生产”合理布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同规划、共实施。在规划片区,宜都将打造“2+1+5+5”产业模式,即2000亩精品橘园区、1000亩稻虾生态种养区、500亩花卉种植区和500亩果蔬种植区。四大产业以廖家湖水域为主轴线分布,为湖区提供生态保护屏障,带动沿线尾笔、车家店等6个村庄发展。

  不让污水入长江

  位于宜都、枝江、松滋交界处的长江官洲水域,百舸争流。

  “华洁1号”清洁船穿梭在过往的船只间,收集生活垃圾和船舶油污,再送到污染物转运码头。曾经复杂的江上垃圾清运过程,如今像网约快车一样方便、快捷。这得益于在宜都率先应用的“净小宜”手机小程序——长江上首个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信息系统。

  据介绍,过去收集过往船舶垃圾只能隔船喊话、手撕联单,耗时费力。使用“净小宜”后,行船不跑空路,电子清单录入,工作量小了,数据更精准。该程序覆盖污染物交付、接收、转运及处置全流程,通过移动端操作,全闭环实时在线追踪,让污染物处置更透明。

  很多地方生活垃圾城管管,生活污水住建管,船舶油污环保管……“净小宜”大数据共享打破这一治理格局,让长江海事,三峡海事,宜都交通、城管、住建、环保等部门从“单兵把守”到“集团作战”,信息互联互通,让监管更智慧。

  记者看到,接收污染物转运的石柱码头,被垂柳、桂花树掩映,一根根管道从江边延伸到码头里的生活污水和油污收集池内。“垃圾处置也有讲究。”现场负责人危捷介绍,生活垃圾经环卫垃圾车转运到固废处理中心销毁,生活污水通过城市污水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油污水用槽罐车运输到危废处理企业处置。

  据介绍,为实现生活污水闭环传输,宜都市耗资70万元,专门拉了一条传输管道到位置相对偏僻的石柱码头,“力争不让一片垃圾和一滴污水进入长江”。(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朱灿义 彭诗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