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郧西20万亩核桃平均亩产不足15公斤。 如何重振产业信心?科技扶正一棵产业树
郧西县土门镇关帝庙村核桃高产基地。
8月18日,郧西县土门镇关帝庙村村民采收核桃。
阅读提要
郧西是核桃种植大县,高峰期种植面积达20万亩。然而,由于品种、选址、密度、管理等原因,该县核桃产量低、效益差。产业发展受阻。
2016年,湖北省林科院把脉会诊郧西核桃产业,建设3个核桃示范基地。今年8月18日,示范基地测产,亩均产量达224公斤,远远超出相同树龄核桃园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50公斤。
科技点亮希望。让核桃树成“摇钱树”,农民充满期待。
“亩产干果量224公斤!远超相同树龄核桃园国家行业标准!”
连日来,一份对郧西县土门镇关帝庙村核桃示范基地的测产报告,在当地引起不小轰动。
郧西是湖北省核桃主产区之一。全县核桃种植面积高峰期达20万亩,从事核桃种植以及加工的合作社、企业达38家,带动农户4.3万余户。然而,多年来,低产低效一直困扰企业和林农。2017年调查显示,郧西县集约化栽培的核桃基地平均亩产不足15公斤,不及全省平均水平一半。
郧西核桃产业发展的瓶颈何在?这个高产基地,能否成为当地重振核桃产业的希望?
9月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关帝庙村,找寻答案。
核桃树差点被砍掉
上午9点半,刚进村,记者就看到远处的山头上,一排排核桃树郁郁葱葱、果满枝头。这里便是8月18日,湖北省林科院专家团队现场测产的核桃高产基地。核桃园主人周春艳已在山下等候多时。“这些核桃树是2009年栽的,5年前,差点被砍掉……”与记者交谈中,她的思绪飘到10多年前。
44岁的周春燕是土生土长的关帝庙村人,早年和丈夫离乡赴成都打拼。夫妻俩勤劳肯干,一个开汽车配件店,一个开美容院,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09年,夫妻俩返乡流转荒山种核桃,希望顾家挣钱两不误。周春燕说,“我们这属于山区,种经济林效益相对高一些。核桃树好种好活,一次投入、多年收益。”
开始干后,周春燕发现发展核桃规模种植,比之前想象的难得多。
选种、除草、剪枝、打药……环节繁琐。毫无经验的她只能自己摸索。一年下来,基地光劳务成本就是十几万元。然而,事与愿违,原本2014年挂果的核桃园,到2015年依然没有动静。春天开花季,核桃园枝繁叶茂,到秋天收获季,果实却寥若晨星。亲戚朋友忍不住劝她砍树改种,“赶紧止损,继续烧钱,家里可赔不起。”可周春燕的心中始终有疑问:基地投入这么大,核桃树为何不结果?
周春燕当时的境遇,在湖北省核桃主产区有一定代表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市场对果品需求量不断增加。核桃产业成为丘陵山区群众探索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的突破口。但一些基层干部、种植户,对种苗选择、基地选址和技术管理比较盲目,容易跟风。核桃种植周期长,最少3-5年后开始见效,投入风险较大。
核桃为啥结果少
2016年,郧西县主动对接湖北省林科院,把脉当地核桃产业。省林科院专家调研指出,当地核桃“不结果”“不丰产”的原因主要包括品种混杂,栽植密度过大,立地条件选择不当,水肥管理不当,病虫害发生严重、防治措施不到位等方面。对此,当地人深有感触。
“我们哪懂什么早实核桃、晚实核桃,只选人家说好的或是便宜的品种。”郧西县安家乡神雾岭村党支部副书记徐佳恩介绍,该村原本主要种植黄姜。2006年,郧西县为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关停黄姜加工相关企业,各村转型发展绿色产业。神雾岭村抓住武汉市烟草专卖局结对帮扶机遇,以奖补方式,支持村民购买核桃苗。村集体专门争取项目资金,安排合作社对村里的核桃基地统一打药、修剪、嫁接,村民只需除草和施肥即可。但由于对种苗把关不严,神雾岭村核桃基地涉及品种多达8个,有4个后来被证实并不适宜湖北种植。同一基地早实、晚实多个品种混栽,无法根据品种特性进行有效管理,导致落果严重。
一些种植户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片面认为栽植密度越大,亩产就越高。周春燕家的核桃园,曾经一亩园种下40多棵核桃树。密度过大,夏季高温高湿导致病果、坏果发生率高达100%,也就是颗粒无收。
一些原本不适宜栽种的地块也栽上了核桃。湖北省林科院经济林所研究员邓先珍介绍,核桃是一种树形高大,深根系的树种,根系发达,50公分以上厚的土层才能栽种,选择立地条件要慎重。
企业和林农普遍对核桃树的水肥管理,存在误区。周春艳回忆,自己以前不敢对核桃树施肥,总担心施肥只长树,不结果。
郧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林业局)局长林茂斌一语中的,“我们这里自然条件,是适合发展核桃产业的。但是发展产业和山上野生野长,完全是两个概念。不按科学办事,盲目选种扩张,教训太深刻!”
对症下药科技给力
“发展产业须遵循客观规律。”邓先珍认为,郧西县核桃种植已粗具规模,接下来就是提质增效,针对不同类型核桃林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2013年起,湖北科技厅、湖北省林业局支持省林科院开展核桃品种选育科研攻关。经过实践,他们已确定源自河北的清香核桃,适合湖北省鄂西山区大部分地方发展。
2016年起,邓先珍团队提供科技支撑,在当地精心选取品种纯正但栽植密度过大、新造林、品种混杂三类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核桃基地,共计千余亩,作为高产示范基地,指导业主实施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
周春艳家的基地,正是高产示范基地之一。周春艳告诉记者,专家组来到基地第一件事就是砍树,一共砍了1000多棵,还定期送药送肥,手把手教她如何管理。“我以前不敢随意修剪枝条,是邓老师告诉我,适当水肥管理,才能让核桃树营养均衡。”
湖北省林科院经济林所副研究员徐永杰说,“种植户对管理技术不了解,我们跟踪服务。如果不能来现场,到该打药、施肥、除草时,就打电话提醒他们管护日程。”
8月18日,作为首个完成改造的高产示范基地,周春燕的基地迎来首次现场测产。测产结果显示,该示范基地2020年亩产干果高达224公斤,远远超出相同树龄核桃园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50公斤。
这个结果令周春燕激动不已,也令前来围观的核桃种植户、种植村代表,深受启发。
徐佳恩说,他打算回村后,动员几个大户,也在专家指导下,做三五亩示范基地,通过典型引导,让乡亲们重新对核桃产业树立信心。
邓先珍表示,他们准备将高产示范基地的技术经验加以总结,加大培训力度,让更多企业和种植户享受科技兴农的甜头。
林茂斌相信,尽管低产林还改造需要三五年时间,但随着高产示范点的经验推广,更多核桃种植户掌握科学的种植经验,核桃树总有一天能长成当地百姓的“摇钱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通讯员 陈晓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