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践行特色美学教育
2020-07-24 10:57:37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践行特色美学教育_fororder_01

师生原创的肢体剧作品《七彩鸟》。(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供图)

  毕业前夕,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以“接力”为主题的2020届毕业生作品展在网络正式开幕。该校1400余名毕业生的500百余件(套)作品通过学校官网、哔哩哔哩弹幕网、腾讯视频、古田路9号线上展厅等平台面向全网发布。

  其中,动画专业四位毕业生创作的中国风武侠动画《逐》时长约为2分钟,讲述刀客和锦衣卫之间的故事,5月中旬上传到哔哩哔哩弹幕网后,点击量达到18.1万,点赞量超过8000次,评论超过600条。

  这是该校践行美学教育的一个缩影。

  打造“沉浸式”美学课堂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始创于2004年,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校园坐落于汤逊湖畔,自然环境优美,建有影视媒体实训中心等7个实验中心,动作捕捉实验室、油泥模型实验室、黑匣子剧场等专业实验实训室200余间,图书馆纸质藏书84万余册。

  优越的硬件条件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学校开展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营造了沉浸式的艺术氛围。

  近年来,学校充分挖掘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科竞赛活动中的特色育人元素,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舞台,引领学生用自身所学,回馈社会。

  学校“五色阳光”志愿服务队连续四年走进希望小学教授音乐、绘画、舞蹈等课程,把艺术的火种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大圣戏剧社”用实践创造美,演出原创舞台剧,门票收入全部用于公益;原创肢体剧《七彩鸟》先后在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古镇嘉年华进行展演,引发观众对弱势群体、社会责任的思考;2019年,军运会开幕式上,321名学子参与呈现极具中国风韵的“清明上河图”,在无数人脑海中留下至美图景……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得以感受美、创造美。

  “作为一所年轻的艺术院校,对于美的认知有自己的信念。”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董事长程凡表示,学校希望通过科学与艺术、传统与现代、严谨与浪漫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打造具有独特审美能力,培养能探寻自然之美,领悟科学之美、艺术之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专业教育让学生成长成才

  2016年,学校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3个专业获批参照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类本科专业招生办法执行招生,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发展为一所以艺术为主、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的本科院校。

  学校建立了三大艺术专业类群,分别是影视传媒类、艺术设计类、环境设计类。

  经过多年发展,硕果累累。成龙影视传媒学院获批湖北省改革试点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获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动画专业获批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数字影视艺术教学团队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荣誉,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获2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各专业集中性实验环节不得低于30周,艺术类专业达到40周,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在总学分占比超过25%。仅在2019年度,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561项。

  成龙影视传媒学院2020届毕业生张丝雨如今正在导演徐克的剧组担任导演助理。大学期间,她先后参与到电影《我的日记》、第五届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成龙慈善基金会、电影《大约在冬季》等项目中,为进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丰富的实习经历让我挖掘到兴趣所在,也让我不断成长。”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34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比32.03%,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比82.25%。邀请功夫影星成龙出任学校成龙影视传媒学院院长,聘请了冯小刚、张国立、包满珠等一批知名社会人士和专家教授担任专业客座教授。

  学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注重教学改革和科研发展,教师教研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学校荣获三个省级教学成果奖,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教师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2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0余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紫砂艺术史研究》获批,这也是首个湖北省民办高校获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项目。

  “有人说,学校的美育工作就是学学绘画、音乐、舞蹈,这其实是技能层面。从深层次看,学校美育工作是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的是培根铸魂作用。”学校党委书记冉春桃表示,在课程中融入美,更在实践中创造和传承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是学校美育特色的根本所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通讯员 熊旸 江淼)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