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超6.7万个岗位蓄势待发 广东两地组团来鄂揽才
2025-10-22 09:58:10来源:湖北日报编辑:魏寒冰责编:魏寒冰

  10月21日上午,“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湖北站)在武汉大学卓尔体育馆副馆启动。本次校园招聘活动为期3天,将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陆续举办7场线下招聘,来自广东惠州、潮州的1700余家用人单位组团来汉,累计释放超6.7万个岗位。活动将通过“岗位+政策+文化”的综合服务模式,为英才提供全方位就业支持。

超6.7万个岗位蓄势待发 广东两地组团来鄂揽才_fororder_9f43781cae4a41f4ad6491ee31259720

10月21日上午,“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湖北站)在武汉大学卓尔体育馆副馆启动。

  在“百万英才汇南粤”湖北站首场武汉大学专场,现场人头攒动,电子信息、新能源等热门领域企业展位前,学子们排队投递简历,咨询岗位详情,成为现场最热闹的区域。活动刚开始,来自湖北大学的毕业生何甜在现场投递了多份简历,她告诉记者,作为广东人,想回到家乡发展:“在这次招聘会上有很多心仪的企业和岗位,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十分契合,并且提供了客观的薪资待遇,长期看来发展潜力很大。”

  产品研发工程师,年薪12万元-19万元;招聘博士研究生,年薪最高可达150万元;“横琴人才引进补贴”本科6万元、硕士9万元、博士27万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现场看到,参会企业类型涵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新技术等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岗位类型覆盖人工智能工程师、工艺工程师、项目助理等关键技术岗。多家用人单位“诚意十足”,开出了诱人的薪资待遇。

超6.7万个岗位蓄势待发 广东两地组团来鄂揽才_fororder_aef6f400f6b04c448ac4762d3583b842

10月21日上午,“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湖北站)在武汉大学卓尔体育馆副馆启动。

  本次专场招聘会统计数据显示,招聘会近4000人次入场,吸引超200家企业参会,释放优质岗位超6000个,其中本科岗位占比近85%,硕士岗位占比约9%,博士岗位占比约6%。薪酬福利同样亮眼,8万元-20万元岗位占比超90%,20万元-50万元区间年薪岗位占比超9.29%,现场还带有50万-100万的“金岗”。

  一位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主管告诉记者,湖北是高等教育大省,公司发展需要更多技术创新作为基石,本次专程来鄂招聘,也是希望通过引进更多人才帮助公司发展。

  为提升学子求职体验,活动现场创新设置“招聘区+综合服务区”多维空间,提供免费简历打印、就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助力学子打通求职关键环节,高效对接企业。同时,“城市推介区”“美食品鉴区”“互动体验区”“故事分享会”四大特色板块同步开放——非遗展示、文创体验、抽奖游戏等轮番上演,搭配乐队演出,让招聘会变身“人才嘉年华”。

超6.7万个岗位蓄势待发 广东两地组团来鄂揽才_fororder_6f4aecce988641c79940757e6d2a4846

10月21日上午,“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湖北站)在武汉大学卓尔体育馆副馆启动。

  主办方还精心准备“惠州、潮州城市礼遇包”,内含十五运会特许商品、文旅景点门票、美食体验券及运动健康礼包,惠州7个县(区)更携带文创用品、特色美食现场展示,让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广东引才的暖心温度。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屈文谦介绍,武汉大学有11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学科优势突出,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广受认可。他表示,武大十余万名广东校友是两地合作的坚实纽带,期待更多武大学子赴粤扎根。

  “惠州是广大人才筑梦、追梦、圆梦的理想之地。”面向在场求职的毕业生,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宇航介绍了参与本次招聘会的惠州、潮州两地的产业布局和各大发展平台、领军企业,诚邀广大青年英才把青春梦想融入大湾区建设浪潮、把奋斗足迹留在南粤沃土。

  本次活动由教育部、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东省委人才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教育厅,以及中共惠州市委、中共潮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潮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旨在搭建湖北高校毕业生与广东优质岗位的精准对接平台,推动两地人才资源与发展需求深度融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佩雯 通讯员 夏海滨 刘思颖)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